第323章 323:老天有眼呐!

高毅松带着谭小絮回到二分场,而后,一头扎进农机厂。

谭小絮随口吹下的牛皮,他要帮她实现了。

所以,后来,高毅松除了负责连队的工作,每天抽出半天时间到场部,督促自行车生产线的工作进展。

对接触过更精密的机器的高毅松来说,自行车的制造难度,还不如一架飞机模型。

而且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只要材料齐全,很容易组装。

主要就是车架的制造,然后是胶皮轮胎、链条、刹车、车把、车坐。

负责自行车生产线的丁师傅,虽然也忙活了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抓住重点,导致推进比较慢。

高毅松插手后,决定每样零件指派一个专门的负责人,专负责这一个零件的制造、或者购买。

而后,高毅松又出了趟差,去了哈城,到一家大型自行车厂请了一名退休工人过来指导生产。

又拿了十一连队小金库的钱,买了一些原材料,橡胶和稀有金属。

自行车生产线,这才快速走上正轨。

到这时候,谭小絮才发现,原来高毅松还有另一面,她从没见过的第三面。

外人面前冰冰冷冷、死装死装。

在她面前又黏黏糊糊、柔弱闷骚。

真正负责起困难的工作、投入到工作中时,那种排除万难的魄力、善于钻研的专注、举重若轻的沉稳,让他浑身发光,好像变了个人。

妥妥的宝藏男孩!

有高毅松抓自行车生产线,谭小絮就专心忙别的,眼下最主要的就是元旦大会。

她召开了连队干部会议,下达了这次元旦大会的流程。

主要还是优秀个人、优秀干部、优秀集体的评选。

照例是每个连队自我推荐,由指导员把这一年连队建设、和个人事迹写好,上报分场。

再由分场办公室初步筛选,送到总场。

总场那边确定最后名单。

一层层下来,说简单也简单,说繁琐也是真繁琐。

优秀个人,每个连队必定有两个名额。

十一连队这边,高毅松推荐上来四个人,四个人里,居然还有谭小絮的母亲汤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