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红土镇大面积的栽种柳树,自然不缺柳条。
第二,红土镇原本就有柳编工艺基础,在民间不缺乏心灵手巧的人。
只要把这些心灵手巧的人找出来,办一个简单的培训学校,让那些不会的都来学就可以了。
第三,红土镇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主要是农村妇女,农闲的时候,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家人做饭,然后几乎没有其他活了。
这些农村妇女完全可以胜任这个活儿。
她们肯定也愿意干这个活儿。
毕竟她们之所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因为她们懒,而是因为她们找不到适合她们的活儿。
而这个柳编工艺品,正好适合他们。
于是乎,余生彪就下定决心,搞这个项目,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
他先是召开了以此全镇村干部会议,询问哪个村有柳编小能手。
然后把这些人请出来,给她们找地方,办培训班。
不过她们这培训可不是免费的。
每学习一样东西,都需要缴纳贰佰二十元的续费,如果打包学习五种柳编工艺,减免一百,只要一千。
如果想学十种,那就需要两千元,以此类推。
交钱之后,只要是你缴费范围内规定的那些东西,你学多长时间都行,一个月两个月都行,直到学会为止。
要想学会这门手艺,大家只能去镇里的培训班去学。
你想着等别人学会了,再回来交给你,是不行的。
因为你如果没有在镇里指定的培训班学习,你就是从别的地方学会了,你编的东西,镇里也不收!
如此一来,那些培训老师,都能赚一大笔钱!
这笔学费名义上是都交给了教授柳编的老师,镇里只是免费组织,主打就是一个提高大家收入,帮助大家发家致富,为人民服务。
但是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钱恐怕得有一多半落到了余生彪的腰包了。
学会之后,大家就可以回去自己编了,编了后由镇上统一收购,然后转手卖给余生彪那位在欧洲的发小。
如此正常运行了两个多月,一位农村妇女一个月大约能赚两三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