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芬见黄姨切菜,便凑过去,叽叽喳喳打听两人关系。
听到“缺糖”这一说,她乐个不停。
没多久,炉上的菜开始加热,一股奇异的菜香飘散开来。
肖明芬禁不住过去揭开盖子,深深吸了一口香气:“黄姨,你说什么我都信了。这菜应该是‘佛跳墙’,比我在广州吃的还香。”
“人家用百年老汤熬三天才有那独特香味,他半天时间就做到了。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王副厂长吸了口香味,笑道:“小丫头,这下不吹牛自己什么都吃过了吧?”
肖明芬连连点头:“对对,是我见识少。可也不能全怪我。谁让我在你家吃的都是热剩菜?那能比吗?”
“咦?这道菜是什么?这香味又不一样。啊?大杂烩?这,这也算主菜?是不是太寒碜了?”
王副厂长闻着香味走过来,看了一眼,退回原地笑而不语。
黄月莹白了肖明芬一眼:“臭丫头不懂别瞎说,那是宫里头的菜,叫‘九珍烩’。你以为是随便炖的萝卜白菜啊?”
肖明芬噘着嘴:“我不知道嘛,说说又不犯罪。你还别说,名字这么雅,再闻这香味,感觉就不一样了。”
何雨柱一边雕刻着装饰菜花,一边不停指导黄月莹何时加配料和调料。
黄月莹学得特别认真,不懂就小声请教,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答案。
她越来越兴奋,剩下的几道菜,都跃跃欲试,想亲手试试。
王副厂长问:“柱子,主食打算做什么?”
何雨柱笑道:“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大街小巷常见的那种,我们常说的‘吃不完打包走’的那种。”
肖明芬听了,心里不太乐意。她微微皱眉:“何师傅,今天来的可都是贵客,您就不能做点特别的?那种家常饭,恐怕不太合适吧?”
她提醒道。
黄月莹和王副厂长都没理会她,两人盯着何雨柱,几乎是异口同声惊讶地问:“肉丝泡饭?”“真的是肉丝泡饭?”
肖明芬的眉头都要拧成一团了。
黄月莹见何雨柱点头,放下手里的活,眨巴着眼睛问:“现在还有人会做正宗的‘肉丝泡饭’?你真会做?太好了。我小时候就吃过几次这样的宫廷饭。”
“第一次吃的时候,我看那黄花瓷碗里没吃完的饭,还想连碗一起带走。人家笑话我想‘吃不完打包走’,我这才知道这道饭的来历。后来又吃了几次,都不太正宗。”
肖明芬疑惑地看向表叔。
王副厂长只好给她解释:“肉丝泡饭是宫廷宴席上最常见的饭,看似俗气,实则高雅。虽然看起来简单,好像谁都能做,其实不然。肉丝泡饭若没御厨传授的关键手法,很难做得美味,味道就不对了。”
“我年轻时,跟着家里的老人蹭过几次。泡饭用的是陈年糙米,饭粒分明不黏。高汤清而香,加上韭菜和酱香,正好解了大菜的腻。”
“普通老百姓不懂御厨的独门秘技,做出来的泡饭味道重。因为他们不知道窍门,就多加油多放酱,最后成了填肚子的饭食。我还以为这手艺没了,没想到今天又能见识到。”
肖明芬和几位服务员的好奇心全被勾了起来,她嘴里还不服输:“不就是个热乎乎的炖饭嘛?怎么说得这么神秘兮兮的?”
王副厂长和黄月莹默契地给了她一个嫌弃的眼神。
这时,一名服务员进来报告说:客人到齐了,都去会议室看电影了,这边可以开始准备凉菜了。
黄月莹似乎跟肖家夫人关系挺好,尽管忙着,也不忘吩咐人给何大厨泡上一杯好茶。
何雨柱对这位机灵的“黄姨”挺满意,见厨房里有个旧式冰箱,里面存了不少冻货,就亲自指导她做了“菊花蟹肉拼盘”和“大闸蟹炒蛋”。
鲁菜中的经典“火爆腰花”和“糖醋鲤鱼”,这几道名菜虽说功夫不少,但凡有点烹饪天分的人,有了指点,在家也能做出好滋味。
王副厂长不便凑热闹,肖明芬在一旁看了会儿,就显得不耐烦起来,竟然跑到老式铸铁煤气灶旁,每样都偷尝了几口。
王副厂长见状直摇头。
黄月莹学会了新菜,便一丝不苟地按着何大厨的指导,帮他处理几道工序繁杂的菜肴。
何雨柱在切菜板前刀光闪烁,落在板上的菜,丝条分明,片片齐整,排列得井然有序,这让来找黄月莹的肖夫人看得目瞪口呆。
她和王副厂长一同站在门口,只顾着看何大厨的厨艺展示,忘了自己来这儿的目的。
何雨柱在煤气灶前施展绝技,动作迅速眼神精准,煎炒烹炸一气呵成,看得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