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机会成本

但在经济学里,它属于无法绕开的一环。

富裕由运气和继承共同赋予。

换句话说,运气和出身,能极大程度降低机会成本,提供更多试错机会。

就像西方中产阶级的家庭,总会送孩子去当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

这都是他们认知中,稳定又体面,而且不容易失业,阶级也不会滑落的工作。

为了垄断这种体面工作,他们通过自己盘根错节的关系,交织成一张网络。

这就导致,如果普通人家的孩子觉得“我也能和他们一样”,也去干这两行……

除非天纵之才,否则就是炮灰、耗材。

建议早点转行。

沈歌和刘菁的命运也是如此。

作为贵族女性的刘菁,因为更加富裕,不结婚对她们这个群体来说,并没有多少损耗,不代表她们会老无所依。

反倒是结婚,无论平娶平嫁,还是招赘、低嫁,都会损耗她们的利益。

最佳的选择,就是用婚姻来换取更多利益。

所以,刘菁的父母,本能选择最佳方案。

而且,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和沈父沈母相同。

哪怕同样都是送女攀附贵人,他们觉得自己(曾经)精挑细选的对象,家族能给女儿托底,这又是对女儿来说最好的道路。

沈父沈母却啥都不懂,天降一个漂亮女儿,送去培训后,就开始吸血,靠女儿一个人在外厮杀。

可对平民女性来说,不结婚就意味着晚年的生活没有保底。

所以,沈歌的母亲,哪怕心知肚明儿女不怀好意,临死之前也试图用道德逼迫的方式,希望唤醒他们残存的亲情。

就连沈歌的兄弟姐妹们,为了街坊邻居中的口碑不那么难听,都不敢明着丢掉她们母女,而是要将她嫁出去。

这都是很符合他们身份和认知的选择。

祁寒听得出来,灵青虞的感慨包含了前世。

可他并不认为,在他穿越的时间点,那一代的女性,还需要靠生育来养老。

因为科技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生物医疗,各种科技成果井喷式发展。

焉知三十年,四十年后,这一代女性老去时,犹如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医疗,机器人保姆,没有走进千家万户?

提早二十年,谁能想到,智能手机的全球流行?

“只看向未来的人生,确实有些疯狂。”

“但只看向脚下的人生,一旦前方道路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亦将坠入深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