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况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残酷,在武器代差、后勤补给、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中日双方的差距过大,战况基本呈一边倒的局势。
张六斤所在的第五团率先和日军交战,交火的第一天二营就被打残,营长田自如牺牲,三个连长除一人侥幸完好无缺之外,其余两名连长一死一重伤,士兵仅剩下十一人。
第二天部队正在吃早饭,忽然听见空中划破一道道声响,落在地上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炮弹爆炸后的热浪直接把蹲在地上吃饭的几人掀翻在地,其中一名士兵距离爆炸中心最近,他被弹片撕成了碎片,脑浆铺了一地,猩红的血液飞溅到泥土上和土地混杂在一起。
日军的进攻开始了。
反应过来的国民党部队长官迅速组织部队进行反应,作为对日军进攻的回应陆军独立炮团三营居高临下对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
独立炮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独立炮团下有三个营,每营有两个连,每连配备重炮四门。该炮是德国最新造的“三十二倍十五榴”重炮,威力巨大无比。
两轮齐射后,炸得日军阵地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日军撤出了当下的阵地,双方的炮声这才逐渐消失。
张六斤自从被调入护理班后就一直跟随野战医院在后方救治伤员,他没有和新兵班的战友们一起去前线作战。
野战医院“战斗”的紧张程度并不亚于前线部队,自从开战后医院每天收治几百名轻重伤员,每位医护人员要负责照料数十名伤员。
当地政府得知日本人即将要打过黄河的消息,为防止出现日军屠戮百姓的事情发生,县里已组织百姓进行转移,此地十室九空,只留下部分青壮年担任给部队运送给养的运输队。
野战医院便征用了当地一所中学,手术室就搭建在学校礼堂中,手术台是用几张课桌拼凑而成。原先上课用的教室和教职工宿舍则被改造成为病房以及给医护人员居住。
陆军医院首席军医董家浩原先在北平医科大学担任临床外科系主任,一九三五年他被调往陆军医院成为一名中校军医,驻地在南京。
一九三七年日本华中方面军合围南京,时任南京卫戍部队司令员唐生智眼见无力抵抗,下令南京驻防部队各部自行撤退,董家浩所在的陆军医院随中央军撤出南京,国民党首府南京顿时成无人防守的局面,大门向日军敞开。
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率先攻入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的默许和纵容下,日军在南京城内展开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造成了中国军民多达三十万人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史称“南京大屠杀”。
董家浩的父亲和儿子在此次灾难中未能幸免,他们在防空洞中躲避灾祸时被日军发现,最后惨死在日军的毒气弹中。
董家浩得知父亲和儿子的不幸罹难沉痛不已,他发誓与日本人不共戴天。于是在潼关保卫战打响前夕,董家浩主动向上峰请求由自己带领数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组成前线救护班。
半个月前中央军一零八师和日军在山西吕梁发生了遭遇战,一零八师被日军合围,除少量部队在师长甄国兴的带领下突围以外,其余人员基本被全歼。
甄国兴带着残余部队一路渡过黄河跑到了陕西地界,伤员们被送到董家浩所在的野战医院。
张六斤目前在重症伤员护理班,他和战友日夜二十四小时进行轮班监护工作。
董家浩对张六斤这个娃娃兵比较喜爱,小伙子人很勤快从来不会偷懒,入伍前就懂得些简单的药理知识。
另外董家浩发现张六斤在给伤员打针或换药时显得格外仔细,有些伤病员因为自身的痛苦经常都照料他们的医护人员破口大骂,但张六斤总是笑呵呵地和他们打交道,很少见他会有不高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