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806【九连环】

九锡 上汤豆苗 3081 字 1个月前

李宗本缓缓道:“许佐……薛相意下如何?”

在这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薛南亭已经理清楚天子的心思。

去年北伐之前,许佐的谏章几乎是和陆沉的奏章前后脚送到京城,这两位掌握边疆大权的文臣武勋竟然有一种互相呼应的架势。

没人会怀疑许佐对大齐的忠心,李宗本亦不会生疑,但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许佐并不会盲从君上,他有他自己的坚持。

这样一来,天子让他去定州制衡陆沉的效果就要打个折扣,再加上有李景达这个突然转变立场的前车之鉴,天子想将许佐调回京城就很正常。

但是原本有希望成为宰执的李适之为何要提出此议呢?

故此薛南亭没有直接回答李宗本的问题,反问道:“陛下若调许刺史回京,谁来接任定州刺史?”

李宗本稍稍思忖,答道:“兵部尚书丁会如何?”

至此,薛南亭已经明白这对君臣的盘算。

调许佐回京是天子、薛南亭和李适之都能接受的提议,尤其是在薛南亭对李适之不满的前提下,也只有许佐能在各方面压过李适之一头。

而让丁会接替许佐,以他和李适之几乎摆在明面上的一体关系,至少不会让定州变成陆沉的一言堂。

首先丁会可以牢牢把控定州各级官府,不让都督府强势插手,其次丁会只要握住粮草转运大权,便等于是握住边军的咽喉。

将丁会这颗钉子放在定州,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制衡陆沉,避免武勋一家独大。

简而言之,这是此刻御书房内三人对中枢和边疆格局,一场心照不宣的退让与交换。

对于薛南亭来说,如果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终究无法一直强行将李适之挡在中书之外。

许佐回京定然可以成为一柄涤荡朝中风气的神剑,也能成为薛南亭最得力的助手,毕竟在先帝朝时期,两人就互为臂助配合默契,而且这对大齐的未来是一件肉眼可见的好事。

只是这两项人事安排针对陆沉的意义比较明显,虽然谈不上如何苛待,难免会让陆沉心里不舒服。

薛南亭思考良久,最终在李宗本和李适之这对君臣关切的注视下,缓缓点了点头。

……

置身于宽敞明亮的端诚殿内,薛南亭双唇紧抿,脑海中不自觉地想起前天在御书房的场景。

从大局来看,无论谁是定州刺史,只要没有动陆沉的军权和边军将士的待遇,薛南亭都不需要心怀愧疚。

再者官场便是如此,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他身为左相必须做出取舍。

要么硬撑一段时间然后眼睁睁看着李适之拜相,要么同意对方的提议,用丁会接任定州刺史换许佐跨过那道槛进入中书。

但这终究有违当年薛南亭对陆沉的承诺,或许陆沉早已忘记,那是他们第一次私下相见,薛南亭曾经亲口说过一段话:“人世间很多事都难以畅快淋漓,必然会有数之不尽的妥协与取舍,关键在于,陛下和我们都不会放弃收复故土、再造大齐万里河山的愿景。同时,本官会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保证不让你们有后顾之忧。”

念及过往,薛南亭暗暗叹息一声,面色依旧沉肃而坚毅。

另一边陆沉长身而立,此刻他已经明白左相在朝会前那番神态的由来。

其实无论右相的人选还是定州刺史的变动,这些事情跟他这个秦国公都没有太大关系,大齐朝堂历来遵循文武互不干涉的潜规则,为的就是防止出现权臣包揽军政大权的情况,近二十年只有永定侯张旭从文臣转为实权武勋这一个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