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曹父训子

圣域春秋 苏打水SUV 1919 字 5个月前

公孙玄不明所以,苏小小就坐到公孙玄身边,在公孙玄的耳边轻声的说着事情的始末。公孙玄听着苏小小的话,明白是怎么回事。诗会啊,公孙玄和元昊一直想参加看看。结果在中山国碰上的几场诗会都像一场闹剧。这次规模看上去不小。而且双方诗会的领袖都是当今年轻一辈文人的领军人物,想必这次定然不会让自己失望。

公孙玄正准备问苏小小,元昊去哪了。一扭头没注意到苏小小还凑在他耳边,他的唇一下子吻到了苏小小的耳-垂。

苏小小像受惊的小鹿,猛地一下子弹出去。公孙玄也有些呆滞的摸着自己的嘴唇。然后尴尬的笑了。好在苏家的两兄弟都因为请帖的事情发愁,没注意到刚才的事情。两人的神色才好看了些。

“算了,我们兄弟二人就去吧,到时候看情况。有琅琊王青之在,咱们兄弟二人也许根本不用做什么。”苏半翁如此宽慰自己和弟弟。这话说出来基本上没人信。曹家二子且不说,晋中裴氏不仅是绵延了数千年的望族,而且裴谞的文名也不低,一首《送友人》道尽人间相思离别之苦。一手狂草年轻一辈中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公孙玄没有搭话。这件事情涉及到南北文士之间的争斗,狼堡说来是属于江湖势力,这种文坛的事情不掺和最好。哪怕他决定参加太学大考,也不表示他是文人。文人除了文人之间的相轻外,对武夫更是蔑视。他这文不文武不武的别自找麻烦的好。和元昊一起去看个热闹见识一下真文士的风采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苏家兄弟二人商量着如何处理明天诗会的事情。由于文圣白子宁亲至,他们可不能落了礼数。从服饰、衣冠、纹饰、配饰等方方面面兄弟二人都进行了商讨。商量完这些,苏家兄弟便向公孙玄告罪,冷落了他。公孙玄说了声无妨。等苏蕴问及苏小小去向的时候,公孙玄有些局促的告知二人,苏小小有些不适离开了。

说完,苏小小就出现了。坐下前还隐晦的风情万种的白了公孙玄一眼。公孙玄低着头只当没看见。

“大哥、二哥,依小妹看来,明日两位哥哥且不管什么南北文人,明日大家若都客客气气的讨教诗文、文章倒也无妨,但若咄咄逼人,二位哥哥不妨亮亮手段。这算不上什么徒慕虚名,而是教这种人没有这份能耐就收起尾巴做人。文章千古事,岂能让他们那种沽名钓誉之人毁了文坛清誉。二位哥哥你们说呢?”

苏小小看上去清秀婉约,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却也是个当机立断,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主。要不然怎么会一道苏家就斩了四十多人。公孙玄看着苏小小-平静说话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会不自觉的打一个寒颤。他有种颠覆认识的想法:苏小小只怕不像外表这样和气啊!公孙玄忽然想到元昊前些天痛苦哀嚎的样子......是啊,温婉和气的苏小小经常让人忘记她也是刚刚成年已经是小宗师这个事实。知道的时候,往往会付出不下的代价。

对于苏小小的话,苏半翁和苏蕴点了点头。接着四人聊了一些其他话题。苏半翁和苏蕴不愧是年轻一辈中文名最盛的几人之一,所说的话看似平淡,但每一句都蕴含儒道释三家至理。如此信手拈来的能力,端是不凡。公孙玄的表现也大出三人的意料之外。公孙玄非但和兄弟二人聊得十分深入,而且还能时不时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得知公孙玄的二伯是三晋大儒公孙武后,苏半翁兄弟立即要求前去拜访。此时公孙玄正好说明来意,是请苏小小还有元昊到别院一叙的。正好结伴而行。

苏小小带着公孙玄在元府找到元昊,两辆马车慢慢往邙山别院驶去。之所以是两辆,是因为公孙玄带来的马车坐不下,只能让落月轩添了一架马车。

曹家在圣都内的十分有名气。以至于曹宅门前的泥土已经被人挖空了三尺,曹家人以及往来的行人已经多次摔折了腿。报给官府,官府也无奈,只能将曹宅方圆半里都铺上一尺厚的青石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都是因为圣都内一些人笃信曹家的土带有文曲星的气息,挖一些到家里,可保证后代子孙文运昌盛。因此圣都中有了宰相门前三品官,曹家门前出文章的说法。

此时曹家家主曹德正对两个儿子训话。说是训话实际上更像是劝诫。

“不一,子木这次圣都诗会既然有文圣亲自出面,那为父就不拦着你们两。不过为父希望你们记住一句话,文章千古事,千万莫要借文名做那些欺世盗名以及有辱斯文之事。咱们曹家空有文名但没有底蕴,虽说圣域之人将咱们曹家与大明苏家并称为当世两大文宗。但为父知道,真论及文风之盛、文脉之深,咱们曹家都不如苏家。早年为父游学曾到过苏家,与苏老泉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苏老泉的父亲苏伴山不因为父籍籍无名而轻慢为父,反而热情周到,对为父学问上的困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父获益深远。离开苏府之时为父才发现苏府无论门房、丫鬟皆能识文断句。苏家之内更有私塾,教导这些下人的后代读书识字。由此可知苏家真正做到圣人强调的有教无类。不因仆婢身份地位而轻视,不因文人身份清高而慢待。这些年为父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做到像苏家这般有教无类。但结果为父依然在思索,依然在“做”的路上。只此一项为父就不及苏家老泉。至于不一、子木,我知道你二人一直不服为父甘居于苏老泉之后,意欲借此次诗会驳一驳苏家的面子。但是为父希望你们明白,只要你们一朝做不到苏家的有教无类,你们就永远落后于苏家子弟。即便文章胜过苏家子弟千百倍,德行上逊一筹,就是谬以千里的差距。”

“况且苏老泉的两个儿子哪一个不是含-着文曲星降生的。不要以为圣都以及北地的文人天天吹捧咱们曹家,咱们曹家就真的文章传天下了。你们看看苏家二子的文章,苏半翁的前后《赤鼻矶赋》、《黄州赋》、《青玉案》、《浪淘沙》哪一篇文章不是传世之作。苏蕴文名不如苏半翁这般显赫,但他的文章贵乎真心,《祭文兄子正》一文读者泪目闻着神伤,《明月赋》道尽人间秋色,真正做到了文章与秋色一体。你们两兄弟确实文采斐然,但也不能自大盲目,视天下文生如无物。读书人读的是书,做的是人,不把人做好,读多少书都没用。明日诗会只怕会有人挑拨南北的文人,你们两个要时刻谨记心怀谨慎。文圣也在,若是失了风度,赢了面子只怕也落了下乘。”

曹不一和曹子木对于父亲的教诲铭记在心。出了客厅,兄弟二人商讨了明天诗会上的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后,便分别前往各自的卧房休息。

“二弟,明天尽可能带着面纱吧。不然为兄可不想被一群莺莺燕燕围得寸步难行!”曹不一临走前还不忘取笑一下自己的弟弟。对此,曹子木冲自己的歉意一笑。那意思很明确:长得帅不怪我!

也不怪曹子木如此自得。古有潘美人男生女相,博得一笑倾城的名头,今有曹家次子曹子木粉面桃花,吸引莺燕千里也不过分啊。曹子木生的体态颀长,修容有度,眉若龙泉之剑,目若周天陨星,颧骨光洁,面若桃花,难的是鼻子和嘴巴格外有美-感,整一起就像天生地凑的一般,契合无比。而且如此有才,难怪吸引无数青楼良家女子的为之癫狂。

邙山别院内欢声笑语不断,公孙玄在元昊的撺掇下和苏半翁一道给大家准备晚餐。公孙玄和苏半翁商量了一下,见人数比较多,做菜麻烦,决定在别院的的花园中烤肉吃。这个决定立即得到元昊和苏蕴的支持。元昊是怀念公孙玄烤东西的味道了,而苏蕴是担心苏半翁会捣鼓他最近学到的那些新菜,那就要出事了。索性就烤肉吃。而且大家还可以一起动手。

烤肉的材料就交给曹魏去搞定。距离太阳落山还有半个时辰。足够曹魏去不周山捣鼓一头野兽回来了。

这边曹魏去弄食材,公孙武让别院里的其他下人收拾了花园,腾出来一片空地,又命人从柴房搬来许多木头。公孙玄找了些木屑将火生了起来,一群人围着火堆天南海北的聊着。除了苏小小听多说少外,其他人谈的都很多。其中公孙武不愧是大儒,他的许多话让苏半翁他们非常信服。尤其是说到儒家与法家这二者的同异的观点时,元昊插了一句说历代王朝皆奉行外儒内法,霸道辅佐圣道的时候,公孙武直接说这个说法是片面的。

五个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觉得公孙武的话很有意思。于是催促公孙武快讲。恰好曹魏打来了一头野鹿,并且已经洗剥干净了。

“这个不着急啊,我们不妨等这头鹿烤熟我们边吃边聊。曹魏,去酒窖搬几坛子酒过来。小小姑娘,你喝不喝酒?”

“公孙先生说笑了,我是江湖儿女如何不会喝酒。只是酒量有限罢了。”

公孙武欢畅一笑,朗声说道:“好一句江湖儿女,酒量有限没事,咱们图的是尽兴。又不是那些莽夫,只图一醉。醉里乾坤大不假,可难的是杯前天地宽。这多一口少一口,有时候确实是天差地别。小玄,烤肉去。苏大公子,你别去了,咱们继续讨论你的《浪淘沙》。等烤好了鹿肉,我再和你们说说历代王朝儒家和法家在王朝中的地位。”

公孙玄在老饕的逼-迫下早已经熟练掌握了烤鹿肉的几十种手法。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把鹿肉的味道提炼到极致,早已难不住公孙玄了。曹魏今天这头鹿是头年轻的野鹿。这就说明鹿肉不会太老,烤的时候不能用猛火,而是要中火慢慢的烤。这样还不够,还要在鹿肉上来回的刷油。不然鹿肉容易变干发柴难以下口。没多久,在公孙玄的烹饪下,诱人的香味在花园中弥漫。

原本和公孙武谈论得火热苏半翁一闻到这股肉-香味,登时坐不住了,连礼节都顾不上,吃力的从地上爬起来,跑到公孙玄的身边询问烹饪手法和技巧。然后想起来忘了和公孙武打招呼,又赶忙过去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