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细细呈来!”激动的负刍提起深衣下摆,径直的走下王位,礼法仪容已经完全顾不上了。
一把夺过奏报,负刍一目十行的看完一遍,又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等看到第三遍的时候,他的心早就飞了,未能活捉李信也只是让他眉头一皱,些许的瑕疵不能掩盖一场大胜的光芒。
“将捷报抄写百份,三日之内送达各县,务必宣扬的人尽皆知!”
放下竹简之后,负刍两眼都在闪着光,多年的战事倾颓,让楚国上下都谈秦色变,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击败强敌那么简单,更是一副振作民心的良药!
城池丢了是暂时的,国力不足也是暂时的,当年大楚地无几顷人无几个,不照样横空出世屹立了八百年之久么,只要现在证明了秦军不是不可战胜的,负刍有信心,将来一定能够挽回颓势,再度问鼎中原!
最重要的是,这次大战竟然连郢陈都收复有望,那是什么地方?大楚先王的陵墓所在,虽然夷陵已经被大火焚尽,可这种几十年的一箭之仇终于得报的快感依然令负刍无法自拔。
先考烈王两度迁都的耻辱仿佛也在一夜之间被洗刷的干干净净,他恨不得现在就当着父亲的面大声呐喊:只有我才配称你儿子,只有我才配当楚王!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臣以为,此次大胜,应当开层台以告天,歌山鬼以祭神!”
魂游天外的时候被打断是不爽的,不过臣下说的很有道理,负刍问道:“如此功绩,可开层台?项老将军尚未班师,这不好吧?”
说起层台,就不得不说一下楚人的建筑风格,他们除了轩榭齐备,还格外的喜欢筑造高台,几乎是一宫一台,比较著名的有章华台,就是饿死许多瘦腰美女的地方,屈原就曾经在辞中描述: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这种源于楚人的风气逐渐影响了许多诸侯国,就连当初的周天子,缺吃少穿的时候都不忘筑造高台,所谓的债台高筑,就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在一所高台馆驿躲债的典故。
而高台的演变和来源,一说是因为楚地水系发达,另一个说法就血腥的多了,是源自于京观,京观可不是拿脑壳摞起来就是,那是要收拢敌人的尸首,覆土夯实,形成一个坟茔一样的高台,是为“武军”,在高台之上竖起立柱铭刻文字,这才是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