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舌战豪丞

姚崇端坐在席上,一言不发。

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历任三朝宰相,官场的凶险有着切夫的体会:伴君如伴虎,官场如战场。在封建社会,最大老板就是皇上,要想在刀光剑影的场存活下来,又不背上历史的骂名,审时度势非常重要。

姚崇也是六十有三的人了,位极人臣,也到了仕途的巅峰,己到了官场的天花板,古物极必反。大唐与吐蕃宿怨已久,自武周以来,大唐对吐蕃一直处于军事上的劣事。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最终是告武力解决。若胜,姚崇作为当朝宰相,当属首功,若败,自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纵观朝臣的争论,李隆基征战之心不言而喻。但没有百分百的胜算,姚崇不敢冒这个险支持李隆基,因为他不想为战败背锅。

眼珠一转,姚崇计上心来,出席奏道:回陛下!吾自任相以来,无不为大唐雄踞天下而呕心沥血。君子不战则己,一战则胜。

姚崇回答模棱两两可,但听着极其舒服,李隆基一不小心就中了姚崇的道,他平静地问:姚崇,你觉得大唐与吐蕃能一战则胜么?

姚崇不仅不慢地道:回陛下,两国交兵,获胜者必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也。大唐苦吐蕃久矣,大唐男儿无不同仇敌忾,这是人和。

满场武将听姚崇顺着他们的心意说话,松了一口气,吴非凡深知姚崇的诡异,感觉不妙。

那天时何如?

果不其然,当李隆基追问时,姚崇话锋一转,正色道:回陛下,本相用一组数据来说话:大唐眼下人口只有四千万,各州府兵百万人,战时能抽调出征的机动兵力,不过二十万,各节度使的军马总共不过二十万匹,今年税赋三千万两银子,粮食三百万斛,官仓未满,军械待修,陛下,这是天时。

那地利又如何?

李隆基嗅出了不妙,阴沉着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