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辞而别

城墙里的大宅门 胤镜 1435 字 9个月前

古陶乡俗,凡嫁娶之喜事,都需正午前起轿接亲。

这样做的意喻为,此间天地之阳气最盛,可以压制一切牛鬼蛇神。

说来说去,其实也就是图个平安讨个吉利。

古陶接亲,即便是新郎官,也是要坐轿子的。

新郎为深色绒布四人轿子,新娘为大红绒布四人轿子,一路唢呐嘹亮锣鼓喧天,只为博他个四方吉祥八面丰登。

朱达昌的轿子吹吹打打的来到县衙的时候,此时的县衙门口,竟然依旧像平常一样未有多了一分长物。

门上没有大红喜字,柱子和横梁上也没有上下横幅对联,唯一和平常不一样的是门口多了八个军士把守。

这八个军士,远看男儿威武威风凛凛,可是待到临近一看,却都是巾帼女儿身。

朱达昌迎亲的队伍刚刚的停到县衙的门口,一匹战马便从县衙的侧门窜了出来。

在这匹战马上,端坐一位金甲金盔红底战袍的小将,在此小将的面部,还遮着一条红色的蒙面布,随着金盔顶部的红缨飘洒,那小将已是贴着迎亲队伍的飞奔而去。

紧接着那八位巾帼军士,便是紧随那战马的列成四四两队狂奔起来,从背身看她们的姿态,一点都没有女儿家的扭做模样,即便是比那五尺男人,此时的她们更要多出一些轻盈矫健。

在迎亲的队伍里,哪怕是几乎天天混迹喜宴的唢呐鼓手轿夫等人,也都从来没有去过县衙里接过亲,他们也不知道此时应该怎么办才好。

进还是不进,问还是不问,进是从哪儿进,不进是怎得,问是问谁,不问又是怎样,此时谁也不知道。

接亲其实是有很多的讲究的,但那是在百姓人家的说道,这里可是一县之父母待住的县衙,此时哪还有人敢擅自的自作主张。

朱达昌的娶亲实在是仓促,本来给朱达昌安排的使唤人手,此时早已是因为他处突有纰漏,临时的赶去救援其他啦,此时没有一个可唤之人的朱达昌,只能是自己下轿去那县衙门口打听一番。

本来像这样大红之喜,最起码应该是有一个媒婆引路才对,可朱达昌和马静蓉之间的成事,哪还有什么媒婆的撮合。

如果非要说出一个媒婆来,那也只能说是以酒为媒。

可是酒这个东西虽然能让人话多,可它自己却是悄无声息,这时候即便是朱达昌好酒,却也不敢贪酒误事。

下轿之后满脸陪着笑的朱达昌,便是一路小跑的来到县衙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