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后,秦恒直接拒绝了伊尚中要同行的意图,与易南风往西而去,两人要去那座往剑门。
三千里广袤疆域,靠徒步而走,实非易事,幸好这沿途风景不错,聊以打发无趣的时光。
泷榛江、蛟龙崖、铸剑炉、照影亭四地,是他们抵达目的地以前,沿途所要经过的几处重要所在。
前往龙榛江的途中,两人一前一后走在一条两边俱是芦苇荡的小路上,清风习习,裹挟着芦苇的淡淡清香,丝丝凉意袭来,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走在后面的易南风抬头仰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日头,问秦恒:“秦兄,你说这壶中洞天内的大日当空,与我们在现实世界所见到的有何区别?是一种虚象显化,还是共照一轮日头?”
秦恒摇头,想了想,又道:“我曾经看过一本关于介绍秘境、洞天福地,以及修炼道场外学的札记,是本不可考究具体年代,何人撰写的古籍。
上面对远古、上古的一些秘境有过笼统的概括,称之之所以自成天地,皆因那“灵源”二字,灵气根源,孕育万物,促使万物更迭,形成太阳东升西落,月夜高照,山河大地轮转,最终与人类共存天地间。”
易南风撇嘴道:“那不是跟道门主张的‘一生二,二生四,四生万物’的说法,有所类同。”
秦恒点头道:“确实有广义上的相似之处,但是细究起来,又有些差别。”
易南风说道:“‘天道循环,往复不息。大道无言,其行且坚’,看来道门主张的自然法,要比佛、儒两教在就天道一事上,看得更为久远,钻研的更为透彻。”
秦恒闻言不置可否,他只是笑了笑,说道:“百家之长,三教立教根本,若无所依,相信绝对不会传承如此久远。
道门立教从一个天道看人间,言‘道法自然’。
儒家学说从朝堂到市井,再从市井走向朝堂,道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佛教不看天上,着眼只看人间,谈教化,讲慈悲,欲教天下无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教立身教义不同,强行对比某一事上的高下,我认为没什么可比性,因为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