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半山一看:坏了。
只见鬼子伪军象是急了眼的蜂群,从三面围上来。
“快,隐蔽,撤退,”牛半山一点也不傻,赶紧下达撤退命令。此时,鬼子伪军就象是一群被一棒子打痛了的野兽,暴怒着张开巨齿獠牙,疯狂地往上扑。
“叭叭叭,”密集的枪弹,紧接着便射过来,好几个战士都负了伤。
这是敌人指挥部被袭击,打痛了,急眼了。
他们大兵被阻于柳林岗,冲击无果,现在居然被一只共军小部队,差点抄了指挥所,还能不怒?
大批的鬼子伪军,也不管队形了,也不管战术了,一窝蜂地往上拥,嗷嗷狂叫着,似乎要把牛半山给一口吞下去。
牛半山带着队伍,撒腿就跑。
大家散开队形,猫着腰,一边回身开枪阻击,一边发挥奔跑功能,急急顺着来路撤退。牛半山拎着机关枪,亲自担任后卫掩护。
撤退,是有讲究的,若是一味飞跑,是跑不掉的,还有被后面的追兵击毙的危险,必须边撤边阻击,以班、组为单位,交替掩护,梯次撤退。
这得看队伍的沉着程度和战术素养。
牛半山的三中队,既善于冲锋,也善于撤退,各班根据地形,分成两至三个战斗组,阻击和撤退,结合得娴熟而迅速,战士们弯腰伏身,利用每一次阻击的子弹,完成最大距离的后撤。
“叭叭叭,”“嘎嘎嘎——”
双方子弹互射着,一路跑,一路追,一直跑到那片柔软的沙地里。
沙地的最大特点,便是柔软松散,最不利于人们奔跑,跑起来速度既慢,还容易跌跤,有力使不上,还灌得鞋里都是沙了。
三中队跑进沙地,虽然战士们个个善于奔跑,也免不了跌跌撞撞,速度猛然减缓。
后面的鬼子哇哇乱叫着,急速冲上来。
牛半山脚下被流沙一出溜,跌了个跟头,他骂了一句:“奶奶的,”也不往起爬了,索性一翻身趴在地上,架起机关枪,朝着追来的鬼子兵“嘎嘎嘎——”扫了半梭子子弹。
忽然他看见有个新战士,也象他一样跌倒了,爬了两下爬不起来,牛半山以为他受伤了,赶紧停下射击,滚了两滚,滚到新战士身边,一把将他抓起来,“快走。”
“是……”新战士爬起来,却是身上没伤,原来是精神紧张,吓得爬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