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三人见老头儿摇头,只得再次无奈的对视一眼,默默的看着赵师弥挽着贾似道的手臂走过来。
“来来师宪,本王给你引荐一下。袁大人、李大人、邹大人想必师宪早就认识了。呵呵,这位是提举临安洞霄宫、观文殿大学士信之公。”
赵师弥拉着贾似道走到半百老头儿的面前笑着道。
信之公?贾似道微一疑惑,随即脑中猛然浮现一个人。
前参知后以提举提举临安洞霄宫、观文殿大学士告老致仕的理学一派宿老字信之的郑性之。
这个郑性之跟郑清之虽然只差了一个字,可是两人之间却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郑性之,年少时家贫,勤奋好读,初受学于朱熹。曾任知枢密院事,签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一生勤奋好学,对朱熹感恩戴德,不但为朱熹理学“解禁”奔走呼号,后来还利用职权把朱熹理学上升到南宋官方哲学的高度,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之久。
如今的郑性之,确实是跟历史上写的那样,在过去几年,郑性之可一直都是理学一派在朝中唯一的支撑。如果不是郑性之,袁甫、李绍、邹应龙等人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对饱受史弥远打压的理学一派而言,郑性之对理学一派带来的不亚于另一场重生。若不是他在,乔行简是不可能最终选择跟理学一派合作,成功的将郑清之扳倒并取而代之。
理学一派能够成为今日大宋朝谁都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郑性之这个终生都在为理学奔走呼告的老人,实在是居功至伟。
怪不得袁甫、李绍、邹应龙这三个如今理学一派在朝中的扛旗人物心甘情愿的站在这个老头儿身后。严格来说,郑性之对他们三人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是有恩师之情在。
“学生贾师宪,拜见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