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风波(四)

香妩 朝花晓夕拾 1324 字 9个月前

原本以为陷害苏彦是刘喜私心作祟,没想却牵连出苏夫人。刘家虽算得上宋州显贵世族,可跟京城二品尚书府相较,无疑是蚍蜉撼树。

刘廷也犯难了,为官数十年,他头一次碰到如此棘手之事。同时,他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是他的机遇。

宋州与其他路府的官制有所不同。

宋州是太祖帝胞兄齐王的封地,朝廷虽有下派节度使监督当地军政,但实际上宋州仍归齐王管辖,连他这个知州,明面是朝廷四品官员,实际全凭齐王心意。

他这个知州,正是他倾刘家全族之力奉承讨好齐王府谋求而来。

以地方官论,知州也算得上仕途巅峰。

可他刘廷不过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哪肯老死在知州的位置上,再无升迁可能。

……

与此同时,谢家谢夫人的正院内,谢夫人高坐正堂上位,下首两侧分坐着谢家四房的太太和姑娘们,所有人的目光落在堂中央的白袍少年身上。

明明在场之人不少,可谁也没有出声,偌大个正房静得落针可闻。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有不同,诧异、震惊、疑惑、唏嘘、好奇,不一而足,好似听到了多么稀奇古怪的事。

谢夫人到底是经多见广,老练睿智,很快回过神来,问白袍少年,“奕哥儿,你说得可是当真?那苏家三娘子偷跑出府,还胆大包天一个人跑去了宋城?又凑巧洗清了她兄长被人冤枉的偷窃刘家家传之物一事?”

白袍少年躬身点头,“孙儿不敢欺瞒娘娘。

前日刘府办诗会,孙儿也是去了的,苏彦被他的书童和刘家丫鬟诬陷偷窃白玉笔筒时,孙儿就在场。当时孙儿还觉得奇怪,苏彦不足十岁,为人谦逊有礼,不像是胆大妄为敢偷御赐之物的人。

再者,苏彦素有慷慨大方的美名,刚到书院不到三月就结交了不少好友,想必家中富绰,怎会被一件玉器所诱惑?

刘家出了这种事,诗会草草散了,孙儿本想当日回京,谁料夫人找我问话,耽搁了时辰,孙儿只好等第二日再启程,还没出城就听到了传闻,说是刘家派人四处传说,替苏彦洗清偷窃的罪名。”

“这事闹得,真是千转百回,跌宕起伏,比那话本还玄妙神奇!”谢三太太吃惊道,笑盈盈的瞄了眼端坐在对面闷声不响的谢二太太。

谢二太太一惯是这府里最外向开朗的,一张巧嘴能言善道,走到哪都叽叽喳喳闹哄一片,这两日却成了锯嘴葫芦,夹着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