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轰动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1198 字 9个月前

“不管如何,此举定然是灭国之祸。大明近年来对外极其的强硬,民众自认为煌煌上国,只追当年太祖高皇帝之时。报纸上爆出来,绝对不会轻易罢休。”

“所以说金大人去求见张使相是白搭,倒是应该去求求寿龄侯,让皇后娘娘帮忙说句话。如今圣天子还是很仁慈的,未必想要灭国,断其国祚。”

“此言极是。”

一帮外国使臣们都预感到朝鲜王国即将大难临头,更别说朝鲜王国的使臣金灿烈。

他一得知消息就去张昭的新秦伯府求见,但照例是“登机来访”制度。他连门都没进去,一杯茶都没混到。更别说见到张昭的面。

而在京城报业人来看,这件事的性质又不一样。

报业镇,望海楼中。

今日例行的“茶话会”继续进行。代表真理报前来的是副总编赵统。文学报总编李梦阳、明理报总编汪允贤、论道报总编张名尹、邸报总编通政司右参政蒋滔等人俱是在座。

如今大明朝的报纸,要论影响力首推真理报、明理报。一南一北,各领风骚。

全国各地的日销售量加起来均是超过五万份。

曾经的第二大报纸论道报在张昭“一统”大明朝的武勋集团之后,正逐渐的丧失自己的地位。如今论道报依旧是属于“反对”张昭的报纸,但其属性越发的偏向商业性。

这一点,从阳州先生沈修贤为河东派大儒唐宽办理丧事发布头版头条的讣告可以看出来。只要给钱,论道报的头条就可以上!他们基本没有任何政治立场。

但如此一来,论道报反而是坐稳京师、北直隶第二大报纸的宝座。

邸报依旧是“僵尸报”。除却那些官府衙门的官吏们会研究上面的奏章之外,基本无人订阅。

文学报总编李梦阳还在坚持用古文写作,文学报的销量稳固在日销三千份左右。依旧属于在座11家报纸中垫底的存在。日薄西山。只要报业协会的门槛再提高,或者再来一轮新的竞争,就会被踢出“报业协会”。

二楼的包厢中,张名尹喝着茶,率先开口道:“张使相年年对外大胜,大明兵锋无人可及。如今大明的百姓心气非常高,就喜欢看扬眉吐气的新闻。咱们报纸想要卖的好,就得迎合这种心理。而这势必就让京师的舆论对外变得极其的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