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部尚书张升攻讦真理报的事情,当然不能堂而皇之的刊登在报纸上。
张昭在办报之初,就和招聘来的监生们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辱骂、诽谤三品以上的大员。
御前的事,谁敢乱编排?真的锦衣卫和东厂这些鹰犬都是吃干饭的吗?
论道报挖了一大批真理报的编辑、记者,这个约法三章的内容自然也被带过去。
但是,论道报不报道,不代表余夫子不知道。
第二天的上午,余夫子约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在报社镇的酒楼中见面详谈。
一个下午的时间足够消息传播了。而今天早晨就有弹劾真理报的奏章递到宫中。
上午炙热的阳光晒的报社镇中鳞次栉比的民居、各种店铺屋顶上冒烟。
如今报社镇这里是越发的繁华。其原因是城东这里人口正在慢慢的汇聚。
报社镇过去一里路就是新起的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老师五六百人。这些人都是在报社镇消费。再过去五里许就是美食镇。
而论道报前段时间又扩招进一倍的印刷工人。光是两家报社的印刷工人就不下两千余人。
二楼的雅间中,余夫子拱手道:“这段时间承蒙徐世孙看顾,在下感激不尽。且在这里敬世孙一杯。”
徐光祚早有心里准备,和余夫子喝一杯,道:“余夫子这是打算去何处高就?”
余夫子道:“在下和李空同有旧,准备去他那里的报社共襄盛举。”
李空同,就是李梦阳。这位仁兄和李阁老的名字只有一字之隔,但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是明朝前七子中的领袖人物。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运动。
徐光祚一听就懂,然后微微惊讶。
他还以为余夫子是和礼部尚书张升的门生走在一起。没想到是李梦阳那帮人。
张昭这又多出一批意料之外的敌人啊!
他其实很清楚,余夫子之前也和他提过,希望论道报与真理报区分开,不要走白话文的路线。要爱惜文字。写白话文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