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辗转三地得线索,村民几人引猜测。

()一大清早,高梁带着黎麦开车前往光明村,今天他们还要继续走访排查。

到了村口,高梁看见东桥派出所的几名民警也都到齐了,下了车,走上前,跟他们交代清楚今天的任务,“接下来,咱们把村里所有没有排查到的村民逐一进行排查,不管和聂荣花有没有往来。”

东桥派出所一个一直参与本案侦办的小民警告诉高梁:“其实这几天我们排查的也很仔细,但是由于这个时节村子里很多人都去市里打工了,所以排查工作一直有遗漏。”

高梁也明白的确是这个情况。春耕秋收的时候,很多村民都在村子里;到了地里不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出去再谋一份工。

黎麦有一个好主意。他拿出从朴熙正手里拿回来的村民名录,跟高梁商量:“师傅,咱们可以按照名录,挨家挨户去问呢!有些人虽然不村里,但是家里人在,咱们可以先把他们一个个找回来。”

高梁点了点头,“嗯,这是个好办法,咱们就先按着这个方法去办。”

哥几个分好组,拿着村民名册一头扎进了光明村。

忙活了一上午,高梁和黎麦在这初夏的时节里热得怀疑人生,终于有了些许收获。

他们在村西的一户人家找到了聂荣花的教友。据这位教友说,当时她曾经看见金海回到村子里,说是要把聂荣花接到大连去住,之后她就没有看见聂荣花。可是她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在案发时间前后。

在农村这种熟人社会,一个大活人凭空消失,却没人注意,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这个村民的话点醒了高梁,如果大家以为聂荣花不在村子里,这样就能说得通了。

而刘思宇和赵鸿两个人一路从高速公路大连站开始查,查到营口站,证实了金海的确是在案发前一天从大连上了高速,在营口站下了高速。

接下来就没有王海驾驶那辆车在高速上的行车记录了。

这和物流记录上的记录是一致的。

难道高梁猜错了?

刘思宇想了想,拽上赵鸿,“走,咱们去盘锦那家收货单位问一问,或许会有什么发现。”

哥俩儿在下午的时候赶到了盘锦油田的一个下属企业,这家企业就是这批塑料袋的收货单位。

刘思宇找到了企业的库管王德志,亮明了身份,也说明了来意。

王德志也很痛快,立刻把收货记录拿了出来给他们看。

收货记录上显示,这批塑料袋是在案发当日的一早收取入库的。交货人是金海,收货人的签字是计数员王刚。

王德志看见以后,立刻表示很奇怪,“嗯,这怎么一上班就收库了?”

刘思宇听到这句话,问他:“这有什么不对的吗?”

“当然啦!”王德志指着入库时间,“我们收货入库是要清点数量的,基本每次清点都得用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很少有早晨一上班八点钟就入库的记录,大部分第一笔入库都是九点半左右才会有。”

刘思宇敏锐地发现这里有个时间的问题,就让王德志把计数员王刚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