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104

哪怕现在国库里的银子和粮食都堆得满满当当,也不能把钱全都烧在蒸汽船上。

萧景曜想到所谓的玻璃镜刚面世时,在某个西方国家,王后成婚,收到的小玻璃镜价值高达15万法郎。还是这个国家,还发生过国王因为购买了太多的镜子而让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萧景曜想了想正宁帝名下现在还在源源不断为正宁帝赚取大量银钱的玻璃坊,觉得正宁帝可以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光盯着大齐境内的肥羊怎么够,必须得出口。要是那些小国家还没有镜子,那就一面镜子卖了个五六位数,一车玻璃镜换回来的钱,得两艘船运回来!

这才是垄断奢侈品的快乐!

萧景曜觉得可以让商贾们去探探路。精明的商人们已经在商船上带上了玻璃镜了,反正现在大齐也有许多富贵人家用上了玻璃镜,有奢侈的人家,更是用大片大片的玻璃给花花草草弄了个玻璃房。别说,隔着玻璃赏花,花更美了呢。

赏花宴一办,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写了多少诗来夸赞玻璃房赏花之事。

萧景曜就觉得果然还是这帮贵族会玩,哪怕现在玻璃价格降了那么一点点,这么一个玻璃房,价值也不菲。萧景曜都想建议对方冬天时用玻璃房种点蔬菜试试,也不知道能不能有大棚蔬菜的效果。

要真种成了,在大冬天吃上新鲜蔬菜,也算是造福大家的口欲。

冬季里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实在太过艰难。整个京城,也只有那么几家人能吃得上。皇家有温泉庄子的,在温泉庄子里种了蔬菜,时不时给皇宫进上几筐,多的也没有。

正宁帝有时会给一些心腹大臣家赐下半筐或者一筐新鲜蔬菜,以示自己对心腹大臣的荣宠,羡煞一

众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官员们。

要是有人能在冬天卖新鲜蔬菜,哪怕是把蔬菜卖成牛肉的价格甚至更贵,也多的是人抢着买。

萧景曜就等着商贾们的好消息。

就是不知道他们会将商船开到哪里去。不过萧景曜理性分析,觉得欧洲那边,商贾们暂时可能不会过去。那边的航道还没具体的路线,商人逐利,愿意顶着风险赚钱,也不会一下子跑去欧洲那边,大概就是先在附近的国家试试水。

毕竟海禁刚开,他们对海上的情况也不太了解。

萧景曜觉得他们先暂缓去那边也行。如果这会儿l正是西方各种海盗横行的时代,那商贾们那些装了满满当当货物的商船,就是海盗眼中肥得流油的大肥羊,不宰他们宰谁?

这么一想,梁千山领着水师出去逛一圈,还是很有必要的。

萧景曜更是上书朝廷,建议朝廷派出使者沿着海域一路访问各个国家,告诉他们大齐的存在,顺便向他们展示一下大齐的战斗力。

几艘炮火充足的战船,精心操练出来的,作战有序的水师,碰上不听话的,或者故意想试试大齐水师的战斗力,通通开炮,将对方轰个爽。

这样,大齐的商贾们在这些国家做买卖,才不会被恶意欺负,甚至见钱眼开,干出杀人越货的勾当。

萧景曜越想越心动,恨不得立马就给正宁帝写奏折。

要不是萧景曜刚当上闵州总督不久,不好跑路,萧景曜都想主动请缨,成为出海访问使团的使者,和大齐战船一起乘风破浪,看看现如今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光景。

梁千山一看萧景曜这副模样就知道,萧景曜又想到了重要的事情,指不定心里又在憋什么大招,二话不说搞出来一波大事,再次给所有人一点天才祥瑞的小震撼。

梁千山忍不住吐槽,“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一会儿l一个好主意,都不用费心思索的?”

“你干的那些大事,旁人能干成一件都够吹一辈子的了。你倒好,主意一出又一出,真是一点阻碍都没有。”

这就是天才的脑子吗?梁千山觉得同样是人,自己的脑子和萧景曜的脑子完全不属于同一类东西。

被碾压得不要太酸爽。

萧景曜则笑着向梁千山提了一下出海访问的事情。

梁千山的眼神刷的一下就亮了,狠狠拍大腿,“妙啊!你去不了,我可以去啊!”

萧景曜:“???”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萧景曜怒视梁千山,“合着我想出来的主意,就让你去享受了?”

梁千山顿时哈哈大笑,十分欠揍地对着萧景曜乐道:“谁让你这个总督脱不开身呢。我就不一样了,水师总兵,用兵如神,刚打下倭岛,底下的兵个个儿l都是好样的,没一个孬种!不管朝廷最后派谁出使,不得让我带着精锐水师同行,为他们护航?”

这话说的好有道理,萧景曜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驳的地方,一时间更郁闷了。

梁千山好不容易让萧景曜吃瘪一回,更是乐得找不着北,眉飞色舞,整个人都快飘到天上了。只是正宁帝私下向福王感慨,“近一年没见着萧景曜,心里还挺记挂他。看来他那个港口建得不错。锥处囊中,其末自现。这才是能臣啊!”

扔到哪儿l都能将事情干得风生水起。

福王则看着萧景曜随信送过来的西方华丽宫廷风造型的镜子,有些新奇,又觉得有些浮夸,“海外国家的王室,会喜欢这种样式的镜子?”

正宁帝倒是比福王接受度更高一些,或许人老啊之后更喜欢华丽热闹的风格,正宁帝现在的喜好和他年轻时清雅的偏好大为不同,见了这个样式后还笑道:“看着还行,让匠人们做几个给朕看看,用着好就留着,不好就让萧景曜卖给海外之国。也不知道今年闵州的商税能收多少?”

福王见正宁帝一句话就咳了好几回,还时不时停下来喘口气,担忧地看了正宁帝一眼,这才顺着正宁帝的话说下去,“他向来不做亏本买卖,那些商贾们跟着他,指定稳赚不赔。他那个商税,儿l臣也没看明白,但儿l臣知道,海上贸易收的税比陆地上高很多。具体怎么算,等他年底回京述职,儿l臣可得好好问一问他!”

“是该如此。”正宁帝很是欣慰,“即便你再信任萧景曜,也该将自己不懂的事情全都弄懂。对其他官员更是如此,免得被人糊弄住了。”

福王认真称是。

正宁帝很是欣慰,又望了望窗外的日光,轻声感叹,“不知道港口会有多热闹。”

正宁帝出生后一直待在京城,从来没有看过海。看到萧景曜在私下给他的信中提到的闵州风光,以及大海的辽阔无垠,正宁帝也不由心生向往。

只可惜正宁帝身体越来越不好,别说出行游玩,就算劳累一点都遭罪。不然的话,正宁帝真想去海边看一看。

福王可是正宁帝的亲儿l子,又天性好热闹,爱玩爱闹,看到萧景曜说小汤包开心地在沙滩上打滚,福王也跃跃欲试,十分想向小汤包学习学习,听起来就很快乐!

只可惜福王也不能随意离京,现在也是关键时刻,正宁帝也不会放福王离京。福王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至于萧景曜说的出海,环游世界。福王光是看着文字描述就忍不住发出了想要去的声音。奈何福王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扛着一半大齐的事务,实在不是任性的时候。

福王都忍不住把目光放在快到十岁的皇太孙身上,盘算着等这小子长到可以监国的年纪,到底还需要几年。

可怜的皇太孙还在上书房苦哈哈地跟着夫子们念书,学习儒家之道不说,还要和数理化等新学死磕,成为大齐第一批文理双修的全方位学生,那知识厚度与广度,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反正福王这个当爹的过去看了一回,立即万分庆幸地表示还好自己生得早,不用学这些。

做作业做得苦大仇深的皇太孙听了福王这句话,差点上演一出父子反目的大戏。

宫里很是热闹。

既然要出海和海外之国建交,使臣肯定得好好选。两国建交,使臣

身份太低肯定不行,没有做主的权力。身份太高的……其实福王最适合当这个使臣,储君的身份,可以让他签下各种文书,更何况正宁帝还那么宠他,只要没犯太大错误,正宁帝连骂都不会舍得骂福王一句。

只是正宁帝身体不好,他虽然嘴上不说,行动上已经放了大半权,开始进行新旧帝王权力交替。要是福王一出海,正宁帝突然龙驭殡天,大齐官员上哪儿l去找福王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