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097

陈医士颇为惊讶地打量了小汤包一圈,笑着对萧景曜感慨道:“怪不得你千里迢迢去闵州赴任,还会带上才两岁的小公子。”

合着是小孩儿体质倍儿棒啊。

小汤包听不懂陈医士嘴里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但他充分开动了自己聪明的大脑,从陈医士的面部表情以及说话的语气,再结合自己能听得懂部分,那必然是在夸他身体棒棒没错了!

小汤包骄傲地挺起了肚子,得意道:“吃好睡好,身体棒棒!”

陈医士都被他给逗乐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就喜欢活泼喜庆的小孩子。医者也喜欢身体倍儿棒,散发着蓬勃生机的小孩儿。

陈医士既上了年纪,又是杏林中人。小汤包这样健康活泼生机勃勃又机灵的孩子,完美戳中陈医士的心尖尖,恨不得把小家伙抱进自己怀里好好逗一逗。

萧景曜一看,这会儿陈医士脸上的表情简直不要太熟悉,立马抱着小汤包后退了两步,警惕地看着陈医士。

京城那帮偷崽崽大军,想偷小汤包时,脸上就是这样的表情。

知道萧景曜打算带小汤包去闵州,顾家人差点直接动用武力将小汤包给抢回家。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父母,带着孩子赶几l千里的路!

要不是萧景曜脑子灵活,小

走了一段陆路之后,一行人又改了水路,好节约一些在路上的时间。不然的话,走着走着就入冬,大冬天的还带着小汤包在外头赶路,就算小汤包体质再好,也不是这么嚯嚯的。

12本作者清涴提醒您最全的《寒门天骄(科举)》尽在[],域名[

小汤包新体验+1,开心地迈着小短腿在甲板上跑来跑去,兴奋地脸都红了,“大鱼!龟龟!”

回到房间里,小汤包还惦记着识字的问题,继续缠着萧景曜教他认字。

萧景曜看着自己的卷王儿子,只能叹息着拿出一本《千字文》,每天就教小汤包认四个字。

小汤包慢慢脱离文盲行列,当真是可喜可贺。

闵州各处风俗人情都不同。北边山峦高峻,多瘴气,还易患痘疹;南边则临海,受海上季风影响,夏季特别湿热,多疫病,痢疾和顿咳很是常见。

陈医士这个闵州人自然对闵州的一些常见疾病如数家珍。

顿咳,就是百日咳。

现代医学还没出现前,古代当真是一点小病都有可能带走好多人的性命。

萧景曜听到痘疹,眼神微动。陈医士也笑道:“刘院判先前受您指点,研究出来的种牛痘之法,现在闵州百姓都用上了,出痘疹的人明显少了。我这次还带了产钳来,看看能不能让闵州百姓用上,能救回一个孕妇是一个。”

现在消息不灵便,刘白芨捣鼓出产钳那么久了,也就只在京城小范围传播。京城一些得了刘白芨指点的稳婆倒是把产钳用得越来越熟练了,其他地方的稳婆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件好宝贝呢。

陈医士既然是闵州人,当然要为家乡造福。

萧景曜忍不住向陈医士发出邀请,“到闵州后,您不如同我一起住在衙门里?”

陈医士摇头谢绝萧景曜的好意,“我家虽然人丁不旺,也有些产业在。等到我告诉稳婆怎么用产钳后,就将我大半生行医所得编写成书,记清楚一件件脉案,后人一看医书就知道,碰上这样的病,该怎么开药?”

萧景曜心头一动,对上了陈医士的双眼,试探道:“您是杏林之家?”

“没什么名气,但祖祖辈辈也救了不少人。”

萧景曜眼中的笑意更浓了,眉眼弯弯地给陈医士提建议,“您若是有意修书,我倒是有个提议。这世上的医书对草药记载得根本不够全面,有些医书虽然配了草药的画,但那画画的,和草药一点关系都没有。您若是想编医书,编一本《本草纲目》,让所有年轻的医者都能按图索骥,知晓每样草药到底是什么模样,不是更加功德无量吗?”

这个时空并没有《本草纲目》这本书。一些医书倒也总结了一下天下草药,但名目不全不说,那草药画得也很是抽象,不说和草药毫无关系,起码也能算个南辕北辙。

抽象派可太不适合医学界了,救命的草药不需要抽象,只需要写实,不然医者怎么去找到这些草药?

陈医士出自杏林之家,那就意味着他们家不止一个大夫,群策

,一起来编成这么医学著作清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