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096

还在庶常馆念书的庶吉士们听到了科举考试要增添新学科的消息,脸色都很精彩。

有人当场表示,“还好我这一届考上了!不然下一次肯定没戏!”

三年又三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他们都学了数十载的四书五经了,再让他们去学习新学的数理化,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能不抓瞎吗?

也有人借着庶吉士身份之便,在翰林院中看到了新学教材。这一看之下,顿时惊为天人,如痴如醉,灵感源源不断,抓着笔就开始做题,一道接一道,觉得自己还能再战十年。

一看就是天赋点点在了数理化上面的。

这些人还颇为遗憾地表示,“若是早就开设新学科,说不准我们早就考上了。”

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如果不考新学科,新学内容在考卷上的占比不算太高,也不会给考生们带来太大的负担。

庶吉士们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十分乐于接受新事物。翰林院与时俱进,给庶吉士们开了新学课。

来给庶吉士们上课的老师,当然是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毕竟以数理化的难度,想从翰林院里随便抓个翰林就能去讲课,也挺不现实的。

来给庶吉士们上课的研究员,都是最新一批进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们跟着最初的那一波大佬们学了许久,基础足够扎实,来从头教庶吉士们数理化绰绰有余。

也有将儒学奉为圭臬的庶吉士觉得新学很不成体统,一点圣人之言都没有,不大乐意学。但听说小皇孙都在学新学,能考上进士的哪有傻子,当然能判断出日后新学也会成为一门显学。

现在骨头硬不肯学,指不定以后就会掉进什么样的坑里。

毕竟新学倡导者,萧景曜萧少卿,目前官运亨通,十分有阁老之相。说不准他们得用的时候,萧景曜都成功入阁了呢。

万一萧景曜当了首辅,大权在握,大力倡导新学,他们对新学一窍不通……

那画面太美,庶吉士们想想就面色扭曲,捏着鼻子认认真真听课,苦大仇深地和一堆数字死磕。

天杀的算学,怎么就这么难!

相比起来,化学竟然最受庶吉士们欢迎。谁没看过《大齐日报》的破处迷信版面呢。那些千奇百怪的装神弄鬼的方式,原来是这样子!

庶吉士们瞬间就来了兴趣。他们要是外放,最低肯定也是县令起步。当县令,文教也很重要。到时候他们给百姓们露上这么一手,不得当场把人给镇住?

庶吉士们学新学学得火热,老翰林们也听了一耳朵新学的内容。不得不说,跳出学术之争来看,新学的东西还是十分有趣的,总感觉每天都有新收获。

对于一手创出新学并将新学推到如今这般高度的萧景曜,老翰林们的心情都十分复杂。著书立说,一直都是读书人的追求。萧景曜当官当得风生水起,深受帝王信任,没想到他在这个年纪,竟然就能自创出新学,开宗立派,一代宗师。当真是人

比人气死人。

好在萧景曜不知道他们内心的感慨,不然的话一定要替自己澄清一下,他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已,给考生们提供了亿点点考题,做出的贡献实在微不足道。(被数理化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考生:???)

只能说,有萧景曜这么个爱搞事情的家伙在,是所有考生们的福气。

高扬已经踏上了游历大齐的征程,还虚心接受了萧景曜的建议,时不时还给萧景曜修书一封,告诉萧景曜他在各处的所见所闻,请萧景曜指正。

萧景曜只能感慨富二代自古以来就过得十分舒服。瞧瞧高扬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坦,想去哪儿l就去哪儿l,根本不用担心钱的事儿l。用高扬的话来说就是,祖上留下的财富足够他舒舒服服地活上八百辈子了,只要不是被人骗着去了赌坊,或者脑子不清楚跑去重新做新买卖把裤衩子给赔掉,他这家底,想败个精光,也十分有难度。

像他这样,不能去赌坊,到处瞎跑,也算是给家里做出大贡献了。

真是让人听着听着就浑身冒酸气,这份泼天的富贵,搁谁谁不想要?

萧景曜有被凡尔赛到。

刘圭进京后就住进了萧家。两家可是老交情了,萧元青见了刘圭就想到了南川县那一帮好朋友,看刘圭就跟看亲儿l子似的,每天都带着刘圭到处跑,势要让刘圭将京城每个有趣的地方都看遍。

萧景曜都觉得高扬那么快就离开京城怪可惜的,跟着萧元青,显然还能给他的游记增添不少素材。

刘圭这次进京也是做了长远的打算的。一是想看看京城有没有赚钱的门路,刘圭从小耳濡目染,学了刘慎行的一身做买卖的本事,要是有萧景曜支持,在京城开个铺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二则是想看看萧景曜,重温一下当年的友谊,顺便看看萧景曜会不会给他安排新的出路。

刘圭也就比萧景曜大两岁,搁后世也就大学毕业生的年纪,也是年轻人,自然是想在外头多闯一闯的。

萧景曜当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好朋友,知道蒸汽船有望问世后,萧景曜心里隐隐有了另外的打算,又问刘圭,“我明年怕是要外放去闵州,不知兄长可愿与我同去?若是兄长想在京城做买卖,我也可以立即替你安排妥当。”

以萧景曜今时今日的地位,想照拂一个商户,都不用他动嘴皮子,萧平安都能搞定。

刘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我当然是要跟着你去闵州的。”

闵州虽然不如京城繁华,但萧景曜可是过去做总督的,实打实的土皇帝,他跟着萧景曜去闵州,不管想干什么,都折不了本。

萧景曜见刘圭毫不迟疑地做出了决定,也十分爽快地点头道:“兄长如此信任我,我定不会让兄长吃亏。违背律法的缺德事咱们不能干,但闵州那边,也有个天大的机遇,正好适合兄长。”

只要海禁一开,多少商户都能从中获利。闵州本地的闵商也富得流油,他们和地方豪强与官员互相勾结,将海上贸易这块大蛋糕牢牢把持在这个小圈子里的

人手中。萧景曜这一次前去闵州动海禁曜的衣襟嚷嚷着要进屋。萧景曜把他抱进屋,小家伙挣扎着下地,噔噔噔就往火盆旁跑,伸出刚刚抓住雪的两只小胖爪爪在火上烤了一阵,等到手上的湿意全没了,小家伙兴奋地跑到萧景曜面前,努力仰着头,伸出自己的胖爪爪给萧景曜看,雀跃道:“水水,变成气体,飞走啦!”

跟着进屋的刘圭:“……”

他错了,他不该在这里,而是该好好窝在屋里不出门,这样就不用接受来自小汤包的伤害。

不到两岁的小孩子可以聪明到这份儿l上吗?那他家里那个都快五岁了还只会哭闹耍赖的臭小子是怎么回事?

刘圭羡慕。

萧景曜已经习惯了小汤包明显超出同龄人一大截的智商了,或者说这才是萧景曜的舒适区。毕竟萧景曜两辈子都是天才,实在不太弄得懂一般人的脑回路。有了个天才崽崽,萧景曜觉得可省心了,交流起来一点阻碍都没有——小汤包从来就不会无缘无故撒泼哭闹。他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只要他觉得有道理,就会乖乖听话,从不无理取闹。

这样的崽崽,怎么可能不让家长舒心?

刘圭才来萧家没多久,就已经生出无数遍想要把崽崽偷回家的念头了。

想要偷崽崽的也不止刘圭一个。福王这个不务正业的太子有次偷偷跑来萧家见到崽崽,和崽崽交流一番后,顿时惊为天人,一把抱起崽崽就想回东宫,说是想带崽崽进宫陪小皇孙玩几天。

好在萧景曜及时拦住了他,不然这个偷崽崽狂热分子,估计真能将崽崽揣去东宫!

福王偷不走崽崽,还有能把崽崽偷走的厉害人物。比如本来就爱闹腾的顾希维,又比如沉稳可靠的顾希宁,再比如面容严肃的顾将军。每次他们一来萧家,萧景曜跑去大门口堵着,总能在他们的怀里堵到一只肥嘟嘟白嫩嫩的小崽崽。

搞得崽崽还以为这是什么全员参与的刺激活动,每次都把自己的脑袋藏进顾希维的衣襟里面,两只手还捂住脸,嘴里不住念叨着:“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萧景曜:“……”

你们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自己的崽崽吗,为什么总盯着我的崽崽不放?

儿l子太受欢迎,老父亲危机感骤增,看谁都像是不怀好意的偷崽贼。

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必须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