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088

萧景曜和废太子之间,完全就是废太子单方面挑起来的矛盾。对方先对萧景曜动手,萧景曜正大光明地反击,这些都只是暗中博弈,明面上两人并未撕破脸。

废太子逼宫被废后,萧景曜和他再也没有过任何往来,只在福王口中听到一些废太子的现状。

没办法,福王有些吐槽连正宁帝也不能说。正宁帝对废太子还是有感情的,应该说,先前正宁帝对废太子倾注的感情太多,现在被他背刺后就有多怨。恨他凉薄不孝,又不忍他真的受苦受罪。

福王可以适当地在正宁帝面前提一嘴废太子,也可以光明正大地给废太子一家送东西,但频率不能太高,免得正宁帝的不忍过去后,对废太子新添一层厌恶。

福王是真的帮废太子,而不是想让废太子死。

是以有些话,福王也只能私下对萧景曜吐吐槽。

萧景曜表示自己并不想听这些,废太子过得好不好,和他有什么关系?他过得再落魄,也比这世间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过得滋润。不过就是事业上不如意罢了,从储君之位上跌落,这一支无缘大位。现在被圈禁,不也衣食无忧,有人伺候?

萧景曜心疼他,不如多心疼心疼正在为生存而发愁的百姓。

但福王硬是要跑来对萧景曜哔哔,萧景曜也不能捂住福王的嘴不让他说。

所以萧景曜基本算是大臣中对废太子的近况了解最多的人。

废太子先前在东宫时,就每天都要请太医。现在到了禁庭,哪怕有福王看顾着,但宫里人最会捧高踩低,废太子眼瞅着没有个好前程,那可以敷衍糊弄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单看表面,他们对废太子肯定还是恭敬周到的。毕竟福王时不时还翻墙过去看一看废太子呢。只是那些细微之处的冷淡与不屑,其中的酸楚,自然是不足为外人道。

尤其是废太子先前几l乎站在了皇宫食物链顶端,所到之处人人敬他畏他,争相讨好他,现在被冷淡,感受到的落差才格外大。

但正宁帝没有断过禁庭的平安脉和药。

废太子的身体,是真的撑不住了。

福王曾经在萧景曜面前说漏嘴,“要不是当初秋兰围场那一箭埋下的祸根,大哥的身体何至如此!”

萧景曜的心思何等玲珑,当即就猜出,废太子当初肩膀中的那一箭,怕是有不少内情。

细究起来,废太子发胖,也是在中箭之后,而后就像吹气球那样膨胀了起来,每天都要请太医。

就是不知道,当初秋兰围场那一箭,是谁的手笔?

萧景曜猜测宁王和平王都有份。

不然废太子不会以两败俱伤的方式,将他们全都拖下水。

现在对东宫有敌意的宁王和平王全都被圈禁,其党羽也被正宁帝清除,新住进东宫的福王对废太子还有手足之情,顾念着废太子这个大哥,对废太子的两个儿子也十分照拂。

对废太子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

萧景曜都忍不住思考,先前的那一场宫变,废太子的本意,到底是皇位,还是只想将宁王和平王一网打尽?

人死如灯灭,萧景曜先前同废太子有过矛盾,现在想起他来,心中竟然也只剩下了唏嘘。

再看正宁帝,已经是泪流满面,不住用手捶打着自己的胸口,痛心疾首,“不孝子!不孝子啊!你怎么忍心让你爹白发人送黑发人!废太子病逝前,让儿女们都围在自己床前指天发誓,“你们五叔会是这世上除了爹娘之外对你们最好的人。你们发誓,日后不管谁撺掇你们,都不可对你们五叔生出二心。不然的话,就让我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魂飞魄散!”

这话一出,孩子们谁顶得住?一边哭一边发誓,又哭嚎着让爹不要死,不要丢下他们。

废太子强撑着精神看向发妻,语气软绵绵,没什么力道,却不容拒绝,“你也发誓,孩子们将来若是对五弟有任何异心,必将短折而死!”

太子妃面色大变,想骂太子狠心,连孩子的寿数都能用来发誓。但一想到太子连自己魂飞魄散的诅咒都能说出口,太子妃也没了指责他的心思,流着泪发了誓,太子这才满意地合上了眼,再也没了呼吸。

禁庭的种种,正宁帝同样知情。得知这个消息后,又哭了一场,一个劲儿地拉着福王的手痛惜,“若他当初就有这份清醒,又怎么会昏了头!”

福王现在看着年纪不大的侄子侄女们,心中也是一声叹息。

到底还是感激太子这份心意,让他不用再面对来自侄子们的误解甚至是恶意。皇室手足至亲相残这种事,福王不希望有天发生在自己身上。

废太子逼宫谋反被废,本来不该以太高的规格下葬。但正宁帝最终还是心软了,给废太子谥号“悼怀太子”,以太子之礼安葬。

只是对于悼怀太子的儿女,都没有给任何封号和爵位。

福王心知肚明,这是正宁帝留着让他给侄子侄女的施恩的机会,对侄子侄女们更加照顾了几l分。

宁王和平王心下发酸,他们和悼怀太子斗了那么久,到最后,还是悼怀太子赢了他们一局,哪怕没了储君之位,悼怀太子依然为自己的孩子们谋得了一条最好的出路。

萧景曜听到了福王的碎碎念,也只能说悼怀太子确实算是慈父心肠。只是他只考虑到了自己的孩子,根本没考虑到正宁帝这个老父亲的心情,让人唏嘘。

悼怀太子的丧事全都按照礼仪规格来,没有出格的,也没有疏漏懈怠的,谁也不想在正宁帝的低气压时期犯事,小心翼翼地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正宁帝满腔悲愤都对着朝堂去了,先前的宁王党和平王党再次受到正宁帝的怒火。对于一个痛失爱子的老父亲来说,他死了儿子,不管他儿子有什么错,那也是别人教唆他们的。要是没有这些人教唆宁王和平王起事,养大了他们的野心,悼怀太子指不定现在还好好活着当太子,哪会让他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皇帝这种生物,他痛苦了,别人也不可能好受。尤其是他现在单方面认定了造成他痛苦的罪魁祸首就是宁王和平王的党羽,那真是神仙来了都救不了他们。

认真算起来,他们也不无辜。从龙之功哪是这么好得的,更多的是像这些人一样,带着全家走上了黄泉路。

宁王和平王也都受到了牵连,正宁帝不忍杀他们,将他们骂成狗完全无压力,他们的母妃也同样吃挂落,尤其是平王的母

妃,原来的贤妃,现如今的贵人,直接被正宁帝一杯毒酒赐死。

聪明人一看也就猜出来了,悼怀太子的死,估摸着是平王一系的手笔。当初那箭上的毒,应当就是平王一系的杰作。正宁帝没法狠下心来赐死儿子,就只能把怒火发泄在儿子的生母上了。至于平王的外祖一家,早在平王逼宫事发那天就被正宁帝扔进了大牢,而后在菜市场行刑。现在正宁帝想要再找他们算账,也只剩将他们刨出来鞭尸这条路。在大家都认为正宁帝不会这么干的情况下,正宁帝真的下令,以戕害皇子的罪名,将平王外祖挖出来鞭尸,再接着下令,这一族子孙,五代之内不许科考,不许当官。

着实将大臣们震得不轻。

萧景曜看着正宁帝清醒地发疯,想要创死所有和悼怀太子病逝有关的人,摸了摸鼻子,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萧景曜和悼怀太子之间,还有个被悼怀太子诬陷之仇呢。后来萧景曜执意要彻查此案,也算是正宁帝和悼怀太子父子感情冷淡下来的导/火索。

现在正宁帝开始发疯,萧景曜也只能先猫着,不去惹他的眼。

好在正宁帝的理智一直在线,处理的人也都是证据确凿。如萧景曜这样被悼怀太子陷害过的苦主,正宁帝并未蛮不讲理地认定他们有罪,反而还赏赐了些东西来安抚他们。

悼怀太子的丧事办完不久,正宁帝就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