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072

胡阁老想到这一点都忍不住感慨万千。要是他他的同年中也出了一个像萧景曜这般的人物,现在的首辅之位指不定是谁坐呢。

再一想,萧景曜每回捅个大窟窿,正宁帝立即在官场来个大清洗。每一次清洗官场,萧景曜的同年们就多获得一次任职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萧景曜的同年们应该感谢萧景曜才是。没有萧景曜,他们等缺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属实是有点地狱笑话了。

阁老有点笑不出来。

正宁帝气过之后也有些无奈宁帝长命百岁。

出了宫门后,胡阁老才对萧景曜露出了一个苦笑,“虽然是不得已,但你接下来一路小心。好消息就是,大理寺那桩案子,估摸着对你产生不了任何威胁。对方这步棋,废了。”

萧景曜目露怅然,“只可惜了那六条人命。”

位高权重者见不得人的心思,却是以普通人的性命为代价。萧景曜实在接受无能。

想到那几人凄惨的死状,萧景曜便忍不住握紧了手中的天子剑。

对方越费尽心思阻止他查账,萧景曜就越要将账查个清清楚楚,还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账目查明白,打这帮人一个措手不及。

萧景曜知道,自己这次也是占了速度的便宜。估计所有人都没想到,萧景曜查账的速度会那么快。账本在他眼前过一遍,哪些账目有问题,已经被他印在了脑海里。户部里就算有盯着萧景曜的人,也猜不到萧景曜的查账效率能高到这个变态的地步。

过目不忘就算了,你怎么算账还那么快呢?算盘都不见你拨一下,扫一眼就把账给算清楚了?这合理吗?

不是对手太弱鸡,实在是萧景曜太变态。在对方的耳目之下,愣是光明正大地把账查了个清楚明白。

对方估计还以为萧景曜只处在看账本的进度,还没到对账阶段。谁知道萧景曜直接来了个三级跳,已经把问题账目全都查了个一清二楚了呢?

别说对方没想到,就连己方人员,最为支持萧景曜的胡阁老,都没想到萧景曜全力干起活来,进度会这么恐怖。

他一个人的进度几乎吊打了整个户部的官员啊,这是人能办到的事?

直到萧景曜和胡阁老从宫中出来回到自己府邸中,其他人才收到消息,这才知道账目问题已经被萧景曜捅到正宁帝那儿去了,萧景曜甚至还被正宁帝任命为巡查钦差,专门查各地官署的账目。

这摆明了就是要将此事彻查到底啊。

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心下惴惴,甚至开始求神拜佛希望萧景曜在路上出意外。

以萧景曜这个恐怖的查账速度,只要他到了地方上的官署,将账本一看,还有能瞒住他的地方吗?

为萧景曜设局的人骂骂咧咧,不知摔坏了多少珍贵的物件。

正宁帝的圣旨都颁给了萧景曜,皇命难收,其他人也歇了让正宁帝收回成命的心思,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萧景曜身上。

萧府附近盯梢的人都不知道多了多少。

正宁帝既然让萧景曜当这个巡查钦差,又等着萧景曜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回京复命,自然就不会不考虑萧景曜的安全问题。

萧景曜这次出行,排场给得足足的。护卫都是正宁帝的禁卫军,还有顾将军借给萧景曜的人手。至于暗地里保护萧景曜的人有多少,那就只有正宁帝和顾将军知道了。

锦衣卫也出动了,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各家纨绔都被家里死死关住不许出门,生怕撞到了正宁帝的枪口上,荣获全家消消乐大礼包。

锦衣

卫现在正在盘查的是污蔑萧景曜那几人的事情。谁知对方动作也不慢,本来还留有一个活口,打算让他咬萧景曜一口。见势不妙,那个仅剩的活口也没了性命,说是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谢什么谢,你可是父皇安排给本王的小夫子。只可惜你太忙,还没正儿八经地教过本王。但本王观你行事……额……念书还行,其他的你就别教本王了,本王看着都提心吊胆。”

自打萧景曜来了户部之后,福王就发现自己的心脏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时不时就要被萧景曜给震惊一回。福王可是立志要舒舒服服长命百岁,好好享受一辈子的,实在不想学萧景曜这一手捅破天的本事。

谁能想到大齐官场的大震动,竟然是一个刚踏入官场两年的新菜鸟带来的呢?

福王拍着胸脯向萧景曜保证,“放心吧,你的家人有本王看着,不会出事!”

萧景曜真心实意地向福王作揖致谢。他现在确实最担心的是家人的安危,对自己这一路将要面临的凶险反倒没那么在意。

比武力值,护卫自己的禁卫军可不是吃干饭的。而且朝廷官兵用的兵器,和一般人的兵器可不一样。比如弩/箭,便于携带,命中率又高,官兵能用,其他人若是用了,一个谋反罪名肯定躲不过。

官场争斗,互下黑手时,污蔑对方藏有兵器甲胄等物,都是老手段了。这一招一出,要是成功了,就能顺利将政敌全族都送上天,十分管用,用过了都说好。

也就是说,要是有人和萧景曜比武力值,在途中弄个什么匪徒袭击萧景曜的“意外”。对方要么是武器比不过禁卫军,被反杀,要么就是带了违背律法的武器,萧景曜正好可以顺势拿这事大做文章,调来当地官兵一起剿灭逆贼。

定性为匪徒可能还只掉自己的脑袋,定性为谋逆乱党……呵呵,九族消消乐不谢。

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该怎么选。

萧景曜估摸着对方可能会在某些险要之处制造意外,这都是能提前预料到的东西,对萧景曜来说,这就像解数学题,已知条件都分析完毕,求解思路也就清晰了起来。至于能用多少种解题方法……那不正好是萧景曜的强项吗?

萧景曜稳如老狗,完全不慌。

这一回讲究的是一个速度,萧景曜也并非不能吃苦的人,当即命人加快速度赶路,先去离京城最近的兖州。

兖州离京城最近,消息自然也最灵通。更妙的是,兖州去京城,并无天险或是其他险要之地,兖州官员想在路上给萧景曜制造点意外,都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

萧景曜出行的阵仗很是唬人,根本不打算刻意瞒着人。越是光明正大,不掩藏自己的行踪,对方才会越束手束脚。袭击寻常队伍和袭击钦差大臣,那性质能一样吗?

兖州官员简直哭都没地方哭,还得装出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来迎接萧景曜,毕恭毕敬地把这位活阎王给请进衙门,还得把衙门中的账本奉上,等待萧景曜发落。

萧景曜看完他们的账本,心下叹气,怎么还是只会改字这一招呢?把“一”改成“十”确实方便,但你们的总账对不上数啊。

萧景曜都不用再回户部翻

()账本,就已经对着兖州知州说道:“正宁十一年,你们账目上说是修缮衙门,本该是下拨两万两银子,你们笔下一改,就成了七万两。这账本,一片瓦要一两银子,你们是打算把皇宫的琉璃瓦装在自己衙门吗?”

正宁帝又不是那种不清楚物价的帝王,会闹出一个鸡蛋二两银子的笑话。萧景曜都不知道,一片瓦一两银子,和一个鸡蛋二两银子比起来,到底谁更离谱。

兖州知州讷讷不能语,脸色苍白地跪在地上,冷汗流了一脸都不敢伸手擦一擦。

萧景曜继续叹气,“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老老实实交代,这些年你都同哪些人勾结,各自贪墨了多少银子,都交代清楚吧。本官第一次来的就是兖州,念在你有首次配合之功,总能帮你转圜几分。其他人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对了,你自己的账本呢?你都能把这些账本给本官看了,想来也是存了几分坦白的心思吧?”

兖州知州唯有苦笑,“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大人。下官并不能像大人这般过目不忘,自然是留了一份账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