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曜更是心中一个咯噔,完犊子,太子出事,以正宁帝对太子的慈父之心,好人也会发疯的啊!
真以为正宁帝不会杀人吗?多少贪官污吏人头滚滚呢。
太子,那是倾注了正宁帝所有希望的人,更是正宁帝自己的投影,是正宁帝在补偿当年那个一直不被亲生父亲认可的自己。
太子出事,在场所有的皇子千万祈祷这事儿和自己没关系,要是被牵扯进去了……
萧景曜只要一想,就忍不住头皮发麻。
帝王冰冷的目光扫过成年的儿子们。这个时候,哪怕是自认为第一受宠,又野心勃勃想要扳倒太子的宁王,都不敢露出任何喜悦的神色。
宁王真的是把这辈子碰到的所有伤心事都想了个遍,才控制住没让自己展露出喜色,甚至还惊讶地看向正宁帝,一脸悲痛,“父皇,太子他……”
福王吓得眼泪都忘记流了,宁王一开口,福王又红了眼眶,哽咽问道:“大哥的伤势如何?可宣了太医?”
一直冷漠脸的康王都不敢再冷漠了,同样一脸沉痛地低下头。
荣王牙齿咬得咔咔作响,双手握拳,恨得额上青筋暴起,“这帮杂碎!竟敢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父皇,儿臣愿帮父皇彻查此事!定要将这帮贼子千刀万剐!”
宁王又恨荣王嘴快,率先揽事,紧随其后,硬挤出来几滴眼泪道:“太子……”
“有劳弟弟们关心,孤并无大碍。”太子从屋内走出,含笑看着宁王,一身清清爽爽,面色从容,确实不似重伤的模样。
萧景曜心下一松。
正宁帝神色立即柔和下来,仿若爱护三岁稚童一般护着太子,声音都温柔了好几个度,“怎么不好好歇歇?”
太子目光湛湛,正色道:“不过是些许小伤罢了,父皇不必忧心。刺客之事……”
太子眼中厉色一闪,“天子之威不容挑衅,轻水教胆敢行此狂悖之事,必将人人得而诛之!围猎亦是彰显天家威势,父皇既然已经捉拿了贼人,还请父皇让臣子们继续狩猎。当时父皇许诺的,猎物最多者能得赏,眼下,围猎还没结束呢。”
正宁帝目露担忧,“你的伤……”
太子恭敬拱手,腰杆笔直,脸上神情既矜贵又骄傲,“父皇,儿臣是父皇的太子,是大齐的储君。贼人若是觉得一点小伤便能让儿臣惶惶不可终日,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天家威严不容挑衅,儿臣亦不是那等胆小之辈!”
正宁帝朗声大笑,“说得好!国之储君,就该如此!”
言毕,正宁帝倏然沉下脸,杀气腾腾,“护龙卫已经出动,
,
?,
老老实实在政事堂当壁花,尽可能地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以免触碰到正宁帝危险的神经。
太医天天往东宫跑,萧景曜实在不想去猜测太子的伤势到底如何。
正巧,许季陵的百里加急密报也送至京城。正宁帝看完,竟是怒极反笑,“好一个鲁州知州!怪不得赈灾粮不见了大半,原来是出了家贼!这东西竟然将鲁州府衙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联合了起来,一起搬空了粮仓!鲁州灾情还未开始前,粮仓的粮食就已经被他们卖了大半!就这,他们还贪心不足,将秦州送来的赈灾粮又贪了一半。好,好,好!这样的本事,做个知州倒是屈才了,该让他去地府走一遭酷刑才是!”
正宁帝气急之下,简直想把这一堆东西都处以极刑。
李首辅顶着正宁帝的怒气劝道:“陛下,此事乃鲁州知州钱万江一人筹谋,他乃首恶,当诛。然鲁州其他小吏,虽有贪腐,却不可一概论之。倘若贪墨一两银子的罪责同贪墨一万两银子一样,那贪腐之风,只会越来越盛。”
萧景曜暗暗点头,人的底线一旦被打破,堕落起来简直比反向坐火箭还快。要是贪污一两银子和贪污一万两银子同罪论处。啊这,我都贪了,横竖都是死,不如贪个大的。
虽然正宁帝很想让天底下贪官污吏全都死绝,并且日后再也不出现,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李首辅这么一劝,正宁帝也就应了,心下还是有些郁郁。
这时候,正宁帝又把那个作大死的轻水教给搬出来了,转过头看向萧景曜,语气沉沉,“朕记得,你上回说办报纸,可以在报纸上刊印假道神婆的骗术,绝邪/教之根基?”
萧景曜肃容垂手,恭敬作答,“回陛下,骗术都被揭穿了,他们想再借由骗术坑害百姓,百姓们开了民智,必然不会再被他们蒙蔽。轻水教立身根基不过就是这些骗术,报纸打假揭露骗术,确实是绝了他们的道统与根基。”
正宁帝觉得萧景曜这话说得格外动听,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意,“如此甚好。朕不但要诛应天命的九族,还要将轻水教彻底覆灭!”
轻水教是个神奇的组织,每一任教主都叫应天命,蹦跶了大几百年,一直致力于造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王朝都换了好几个了,轻水教竟然还没消散。
真是绝绝子。
每到王朝末年,头一个聚众造反的,就是轻水教。有他们打头阵,各地势力纷纷冒头,你来我往打成狗脑子,最后成功者坐上金銮殿中高高在上的龙椅。
至于最先起事的轻水教?对不起,早已经被各路势力给扬了。
然后在王朝统一之后,他们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继续打出个反x复x的旗号,真是令人迷惑。
萧景曜看完轻水教的资料,脑袋上挂满了问号。就……活着不好吗?非要跟自己的九族过不去?
乱世也就罢了,各路枭雄逐鹿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想去坐一坐龙椅,感受一把
()掌握天下权的美妙滋味。但都天下一统,太太平平了,你们跳出来造反干嘛呢?
萧景曜看不懂,但萧景曜大受震撼。
诚然太平时期也有人活不下去,但正宁帝确实心系百姓,认真安排人去赈灾。百姓流离失所本就不易,若是再被骗进轻水教,成了反贼,何其可怜。
正宁帝也没了那么多耐心,直接吩咐李首辅,“明□□会就提出报纸之事,按照景曜先前的设想开几个版块,谁都不能阻止。”
“开民智……这样的开民智,到也不错。”
正宁帝沉吟。
萧景曜低头,些许猜到了正宁帝的意思。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其实是便于统治者统治百姓的。百姓民智未开,就不会多想,再配以疲民政策,让他们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思考。一天天下来,将农民绑在土地上,谁还有心思造反?
所以先前萧景曜提到开民智一事,正宁帝不置可否。
看看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精神当然值得称赞,但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为何?无非是只有武力却没有思想,守不住自己夺下的东西,看不破别人的阴谋诡计。
毕竟开局一个碗打天下的也就那一个。那位的逆天运气也让人目瞪口呆,回老家找老乡农民兄弟们干活,一拉就拉到了徐达汤和花云等一十四个人才,能文又能武。
什么叫天选之子啊(战术后仰)
能成功的,大多是念过书的,或者有钱有粮还干过实事的。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还因为家底不错,有一点点管理经验,可不就把场子给架起来了?
所以大部分皇帝,用愚民政策用得很顺手,对开启民智没太大兴趣。所有人都开了智,变聪明了,那可就不好管了啊。
眼下轻水教作大死,正宁帝愤怒之下,觉得从这方面开民智也不错。
只是揭露一些骗术而已,又没有让所有百姓都念书。无妨。
正宁帝更是心头一动,“也可让人学了报纸上的破除骗术之法,去山野乡间亲自向百姓展示骗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姓们只有真正见到了他们先前以为的那些‘仙法’的真正模样,才不会继续上当受骗。”
萧景曜的眼神也是一亮,这个很可以!只是干活的人……
李首辅果然也皱了眉头,“陛下一片拳拳爱民之心,固然是好意。只是朝中尽是读圣贤书之人,让他们做这等小道,怕是太过折辱他们。报纸可是陛下大力要办的,若是选出来的人完成不好这个任务,怕是有损陛下的颜面。”
萧景曜心中又是一动,欲言又止。
胡阁老最关注萧景曜,当即开口道:“景曜可有办法?”
萧景曜面露踟蹰,正宁帝便知萧景曜这话可能不太好开口,立即说道:“说吧,不管你说了什么,朕都不同你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