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052

他宁愿被正宁帝毒打一顿,在床上躺上三个月,都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哭得稀里哗啦。

丢人!

正宁帝拉着秦学士一同往翰林院里面走,一边走一边问秦学士最近翰林院编书的进度,有哪些活,做到了什么程度,哪些事务已经处理好

了。期间,君臣几人还闲聊了一阵,从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秋老虎威力不减,一直聊到秦学士又添了个孙子,家族人丁兴旺,君臣相得,很是和乐融融。

窦平旌在其中格格不入,只觉得背后痒得不行,恨不得原地扭成麻花。

正宁帝明明是打算来看看萧景曜的,但他一开始并不说,只是跟着秦学士等人去了正堂,看了看秦学士他们处理的文书以及写好表、诰等东西,顺便还改了几句话,让他们重写一份。

如此休息了一阵儿,正宁帝才笑道:“既然来了,你们也随朕到处走走,翰林院中才子如云,天下英才尽入朕手。朕也去好好看看大这些大齐未来的栋梁。”

秦学士等人自然是连连称是,恭恭敬敬地领着正宁帝逛起了翰林院。

头一个去处便是翰林院侍读那里,毕竟按品级排下来,翰林院侍读和翰林院侍讲,就比翰林院学士低一级。官场按品级排辈是大家都默认的潜规则,去了翰林院学士那边,接下来自然就是去翰林院侍读和侍讲那边。

陆含章正好在这里。

正宁帝对陆含章的印象也不错。当皇帝的,记忆大都不差。官员们的家庭情况以及亲戚关系,正宁帝心里都有数。陆含章同公孙家结了亲,又是正宁帝御笔亲批的探花,本身也是个张扬的性子,正宁帝自然对他印象深刻。

陆含章的本事也不差,跟在翰林院侍读身边,虽然还是跟以往念书时一样,埋在书堆里。不过陆含章也有过目不忘的技能,本身底子又扎实,做学问对他来说,不难,只是不符合他的性子,太过枯燥乏味。

这会儿见了正宁帝,陆含章瞬间精神抖擞,站得跟一颗小白杨似的,就等着正宁帝来问他话。

正宁帝果然考校了他几句,不过因为萧景曜珠玉在前,正宁帝上回去迎接顾明晟的大军时,已经好奇地考过萧景曜的记忆力,这会儿对陆含章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就没那么好奇了,只是夸了他学问不错,又勉励了他几句。

陆含章高兴之余,又有些失落,觉得自己没有完全发挥出所有的本事。

然而正宁帝很快就离开了,继续往下一处走。

楚行昭应该是这一届三甲中进入翰林院后,最快在正宁帝面前露脸的人。

虽然楚行昭现在是跟着待诏干活,但待诏待诏,品级不高,写的诏书可是能直达天听的。

楚行昭正儿八经的官宦子弟,他的上峰也乐意卖他一个人情。楚行昭刚来翰林院不久,上峰就让他写好了一份正宁帝给后妃晋升的诏书。

楚行昭能被正宁帝点为榜眼,才学自然不弱,写这份诏书更是用了十二万分的功夫。果不其然,正宁帝一看,当即大喜,问写这诏书的是谁,还赏了楚行昭一支笔。

这可是难得的体面。那会儿翰林院中不乏去巴结奉承楚行昭的,说楚行昭只是时运不济,没拿到状元之位。现在进了官场,这才显出谁更厉害了。

当然也有人在萧景曜耳边说酸话。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多让人羡慕又嫉妒。现

在还不如榜眼得陛下青眼,

他们能不过来看看热闹?

越是没本事的人,

越爱凑这些热闹,恨不得别人立马掉下来,好让他们指指点点大声嘲笑一番,顺便再让他们踩上一脚。

真是闲的。

对此,萧景曜的态度就是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工作做完了吗?家里吃穿用度的开销够了吗?干了这么多年,考评能升职了吗?

灵魂拷问一出手,前来落井下石的人立马做鸟兽散。

扎心了!萧景曜一个不当家的少年郎,怎么能如此精准地戳中他们这帮要养家的中年人的痛处?

萧景曜看着他们落荒而逃的背影,冷冷一笑。要不是他们跑得够快,萧景曜高低得让他们再见识一番黑心资本家剥削人的话术,几句话就让他们卷起来。

正宁帝的銮驾到了翰林院之后,其他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都慌得不行,赶紧把自己做得最满意的文书放在桌上,又开始着急忙慌地打扫起屋里的卫生来。

有人不太爱干净的,桌底下积了一堆灰,现在也疯狂动了起来,把桌子上明显不该出现的小玩意儿全都藏好。

那架势,就跟后世领导突击视察时,办公室里的慌乱场景一模一样。

萧景曜他们这间屋子就不一样了,周翰林他们稳得一批,如果能有配音的话,其他办公屋里是各种急促匆忙的背景音乐,镜头一转到周翰林他们身上,自动切换成悠闲禅意的宁心静气古筝曲,主打的就是一个佛系。

周翰林还十分有经验地安慰萧景曜,“不妨事,我们这里最偏僻,秦学士也不会带着陛下过来。”

萧景曜眼角微微抽搐,心说这回可不一样。有了窦平旌那个大嘴巴,正宁帝这次来翰林院,肯定是要见见自己的。

一开始,萧景曜以为正宁帝可能就是坐在翰林院正厅,传几个人过去问话。现在听到了正宁帝在翰林院到处视察的消息,萧景曜心里就有数了,正宁帝这回肯定会来自己这边的。

没错,萧景曜是知道窦平旌会对正宁帝提起自己的事情的。

这么好用的人脉,萧景曜怎么可能放过?

窦平旌在萧元青面前没有什么架子,几次来萧家也是大大咧咧,输得起玩得开,自然嘴上也没什么把门的,把他能说的东西,都给萧景曜讲了点。

萧景曜这才摸清了他和正宁帝相处的模式。在搞出这次的大新闻时,窦平旌就来萧府找过萧景曜,从他那里敲了一套科举教材。敲了萧景曜竹杠后,窦平旌还振振有词,“我和你爹关系这么好,你有这个好东西不送我一份,也不合适吧?”

萧景曜先前就知道他领了禁卫军统领一职,没少在正宁帝面前瞎叭叭,和正宁帝那叫一个互相伤害。窦平旌负责嘴炮输出,叭叭得正宁帝耳朵疼,顺带挑起正宁帝的怒火,在挨打的边缘大鹏展翅。正宁帝负责动作输出,气急了就开始动手,拿起桌上的笔啊纸啊就往窦平旌身上扔。然后被脸皮极厚的窦平旌一把接住,喜滋滋地往怀里一揣,“谢陛下赏赐!”

这一波对决,属实是滚刀肉赢了。

所以萧景曜在决定搞事情之前,就已经算准了包括正宁帝在内的所有人的动向。

别人以为他选择沉寂下来,认命干活,继续在翰林院等待时机。萧景曜则一声不吭地继续整理书架。

聪明人等待时机,萧景曜这种骨子里更喜欢冒险的家伙,更乐意去创造时机。

这一波,所有人的动向,属实都被萧景曜拿捏得明明白白。

现在看到同僚们事不关己,继续摆烂。萧景曜忍不住叹了口气,没忍住提了一句,“据说承恩公也来了。”

周翰林年纪大了,反应有些迟钝,“承恩公?那也不关我们的事啊。”

萧景曜反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承恩公同家父有些交情……”

懂了懂了,别再多说了,大家赶紧动起来,把不该放的东西全部收拾好!

周翰林还有些为萧景曜发愁,“同一批进来的一甲三人,楚行昭和陆含章都不赖,也算是有了点作为。你成天跟着我们,也没干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活,这可不太行。”

虽然大家都在摸鱼,但他们是年纪大了一心养老,萧景曜可还是初升的朝阳,可不能就这么被耽误了。

这间办公屋里的人际关系算是整个翰林院中最和谐的,大家一心养老,没有任何竞争,多年闲聊,家长里短聊出来的感情。好不容易有了个萧景曜加入进来,这些天萧景曜对他们的态度也十分温和,每天都给他们带下酒菜和点心,还给他们分享进贡的好茶,在他们闲聊的时候也十分乐意倾听,偶尔聊到一些正事,文章典籍之类的,萧景曜的知识储备也足够多,通古博今,同样能接住他们的话。

这样好的后辈去哪儿找!周翰林等人开始护犊子了,怎么着都不能让萧景曜在正宁帝面前没有可以施展的东西,在翰林院某些人故意地安排之下,表现出萧景曜不如楚行昭和陆含章的结果。

萧景曜看着他们五人头挨着头一起为自己想办法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看来这些天的点心没白买,他们都领自己这份情。

不过萧景曜早有准备,笑着打断他们的讨论,“多谢前辈们为我忧心,不过我先前也做了不少活,江修撰安排给我那间屋子的书籍,我都整理好了。陛下若是问起来,我也算是能有点拿得出手的成绩。”

周翰林深深地叹了口气,看向萧景曜的目光更怜爱了,“傻孩子,翰林院里最不缺的就是整理好的书架。陛下又不知道你那间屋先前有多乱,就算你整理好了那一堆乱糟糟的书,在陛下眼里,也没什么特别。”

“到底是谁干的好事,把你送到我们这里来了?”周翰林再次叹气,“我们这里本来干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活,可有可无。日子过得倒是清闲,但真的做不出什么亮眼的东西来。”

“景曜啊,你年纪还小。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可别这么实心眼了。”

萧景曜还是第一次被人评价为实心眼,险些笑出声,勉强绷住了脸上温和的笑意,没让自己真

的破功,只是略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做了一点点改变。”。想到周翰林等人的做派,

他真的害怕正宁帝见到他们喝茶偷懒的场景后,

大发雷霆波及到他这个翰林院学士。

现在秦学士的心里就是后悔,早知道正宁帝这么在意萧景曜,他干什么脑子一时发热就答应了这事儿,把萧景曜安排到了周翰林那边。现在只希望周翰林他们别出什么幺蛾子,真要触怒了龙颜,整个翰林院都得一起吃挂落。

其他人的心情同样忐忑。以前嘲笑周翰林他们不思进取,打发周翰林他们一点边边角角的活。现在他们恨不得求着周翰林他们上进一点点,千万别在正宁帝面前丢了整个翰林院的脸。

已经有聪明的人提前跑去提醒周翰林他们了,跑得那叫一个脚下生风,恨不得踩上风火轮赶过去,顺便再帮周翰林他们干点活。

萧景曜早有准备,正宁帝到来时,窦平旌为了给秦学士添堵,立即给萧景曜作脸,又是一通阴阳怪气地输出,“秦学士说他格外爱重你的才华,让你来修史。你这史书修得如何了?估计会像秦学士想的那样,三天修完一小本,五天修完一大本吧?”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正宁帝又瞪了窦平旌一眼,打断了他的胡言乱语。

萧景曜简直要笑出声,窦平旌这一波无意识的配合打得实在太好了,秦学士的脸都绿了。

周翰林年纪最大,人老成精,看出了窦平旌想要为萧景曜出头的念头,当即开口道:“萧修撰确实不容易,我们这一堆老菜帮子,耳聋眼瞎的,一天下来也干不了多少活。前朝那一屋子杂乱无章落了三层灰的书,全都是萧修撰一个人收拾好的。为此,他还学了一手修补字画的手艺。”

正宁帝颇为意外地看着萧景曜,萧景曜不好意思笑道:“是前辈们照顾我这个后辈,修补字画的手艺,还是郑翰林教我的。”

郑翰林委实没想到萧景曜竟然还会在正宁帝面前替他表功,被正宁帝夸了一句后,郑翰林激动得脸都红了,觉得自己当初一时心软教了萧景曜修补字画这事儿,可真是太对了!

萧景曜也不厚此薄彼,把其他人对他的照顾都提了一嘴。譬如,“周翰林见臣年纪小,特意指点臣如何撰写表和诰。”

周翰林感激涕零:那是我故意把活推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