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平旌虽然想看乐子,但因为对方是顾将军,他也顾忌顾家姑娘的名声,只是私底下打趣了萧景曜一番,看看萧景曜少年老成的模样破功就觉得有趣,并没有打算在大庭广众之下嚷嚷出顾希夷榜下捉婿之事。
顾将军现在也顾不上其他人,他一直被正宁帝拉着手,直到銮驾附近,正宁帝才依依不舍地松开了手,拍拍顾将军的手背,又叹了口气,“先回京好好休整。朕已经命人备下酒宴,等大军进了城,明晟你可要放开了喝,喝个尽兴!”
顾将军抱拳,恭敬道:“多谢陛下厚爱!”
说完,顾将军又微微躬身,亲自将正宁帝扶上了銮驾。
等到正宁帝在銮驾上坐好后,顾将军一行人才往回走。有人牵着他们的战马慢悠悠地跟在队伍最后头,他们几人立即上马,顾将军抬起右手一挥,扛着旗子的士兵动了动旗帜,发出旗语,身后的一万精兵顿时昂首挺胸,气势十足地迈着整齐的步伐,神情严肃地往前走。
正宁帝的銮驾速度更快一点,正宁帝有意要留给顾明晟和大军更多进京接受百姓夹道欢迎的时间,离开的速度自然不慢。
顾将军虽然骑着马,但后面的士兵们可都是步行。为了让士兵们精神抖擞地进京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在城外好好休整了一会儿,所有将士们才拿出自己最充沛的精力,最昂扬的斗志,雄赳赳气昂昂踏进了京城大门。
京城百姓早就等在两边,翘首以盼等着顾将军和吴将军进城。甚至对吴将军的期待更甚,这可是他们大齐第一位女将军!
大齐民风开放,并不主张把女子关在阁楼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让女子出门就戴着面纱和幂离,生怕别人看到了她们的脸。大齐女子相互结伴出游,办诗社,踏青赏花游湖逛夜市,样样都行。
现在街道两旁,女子的数量竟然丝毫不下于男子。女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目光灼热地盯着马背上的吴将军,尖叫声不绝于耳,“吴将军!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吴长缨身后的娘子军们面上满是自豪之色,忍不住挺起了胸,万分骄傲地想到:她们将军,就该这样受万人敬仰!
顾希夷在酒楼的厢房里看着父母兄长进城的风光,开心极了,“娘果然在哪儿都比爹受欢迎一些!”
就算是在边疆,吴长缨的狂热崇敬者也比顾明晟多一些。这大概就是破例挣出另一条路的强者应有的待遇吧。
宫宴上,萧景曜坐在窦平旌身边,面上含笑,心里叹气。看看这次宫宴的规格,来的都是些什么人?红衣紫衣官员一抓一大把,还有穿着亲王蟒袍的,再加上正宁帝和太子。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宴会,整个大齐最顶级的权贵们都到场了。分量比早朝时的文武百官还要更足。早朝上站着的尚且还有五六品的小官,现在宴会上坐着的人,除却勋贵和宗室外,根本就没有四品以下的。
哦,还有个萧景曜。
对于自己莫名其妙混到大齐最高端的宴会上一事,萧景
曜也觉得莫名其妙。
他一个还未正式授官的新科进士出现在这里思多么深,谈笑间藏了多少刀光剑影,一到福王这里,气氛瞬间就变得欢乐了起来。其实福王也没做什么特别出格的事,但他周身就环绕着一股开心的氛围,笑起来更是格外有感染力,让人的心情都不自觉地好转起来。
怪不得他都成年开府了,还能跑去正宁帝面前耍赖搬东西。虽然说福王是众多皇子中挨正宁帝打最多的,但皇帝要是真的厌恶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允许他再出现在自己面前?福王从小到大一直跑去正宁帝面前撒泼打滚,还一直摆烂把正宁帝气得脑瓜子嗡嗡疼,正宁帝只是不痛不痒揍他一顿,又让他心满意足搬走了想要的东西。这哪是厌恶了福王?分明是喜欢福王喜欢得紧。
在宫里,三天两头被皇帝打不算什么,可怕的是被皇帝遗忘,十年八年都见不了皇帝一面。这样的皇子才会过得特别凄惨,连寻常的宫人们都能踩上一脚。再加上淑妃也算长宠不衰,福王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受过什么委屈,每天开开心心地吃喝玩乐,听到正宁帝库房里有了什么好东西,就跑去撒泼打滚,喜滋滋搬去给淑妃献宝。
排行第六的是荣王,贵德淑贤四妃中,德妃之子。德妃是将门之女,荣王许是继承了外祖家这方面的天分,不爱念书爱骑射,从小就是学渣,和摆烂的福王五哥一起被夫子骂得狗血淋头,却依旧我行我素。荣王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成为平定边疆战火的大将军。只可惜皇子的身份束缚了他的梦想,真是让人遗憾。
所有皇子中,荣王看向顾将军的目光是最火热的。
他的梦想,顾将军实现了!
荣王果断决定,要多问问顾将军平战的细节,作为自己今天晚上做梦的素材。
所以就形成了,顾将军给正宁帝行过礼后,就被荣王拉着不停问战事情况的局面。
萧景曜装作不经意地用眼神扫过太子和宁王几位王爷,微妙地看到,太子和宁王的表情有一瞬间僵硬,平王风度翩翩,面带微笑地握紧了手里的茶杯,康王神情冷漠,福王捧着一个瓜呱唧呱唧啃得喷香。
至于正宁帝,他正一脸慈爱地看着荣王和顾将军,笑着说道:“荣王从小就闹着想当大将军,现在明晟回来了,朕看他都恨不得住进将军府,挖空明晟肚子里那些行军打仗的本事。”
众人跟着笑了一场,顾明晟连道不敢。
萧景曜又往顾家人的位置方向看了一眼。嗯,断了一臂的顾小将军旁边的,应该就是顾希夷嘴里那个考上秀才就得意得要飞上天的小哥。顾家人的相貌都生得不错,哪怕边疆风霜就跟刻刀一般,在人的脸上凿下一道道的印记。顾家这两兄弟的容貌依旧出众,神情坚毅,动作利落,一言一行都有一种武将特有的飒爽。
这次宴会的主角当然是顾明晟。正宁帝特地为他办的接风宴,给足了顾明晟脸面,在座的谁不是人精,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下正宁帝的面子,推杯换盏间都是顾明晟的夸赞。
萧景曜也敬了顾明晟一杯酒。本以为顾明晟不知道他是谁,或者不会搭理他,谁知顾明晟爽朗一笑,仰头将杯
中酒一饮而尽,对着小儿子招招手,“新科状元如此年轻,堪称是文曲星下凡。可不像我家那个臭小子,比你大了好几岁,中了个秀才就乐得找不着北。”
“希维,你久在边疆,自以为满腹才学,却不知京中才子如云,你肚子里这点墨水,还不够看的。日后若是得空,你可以去请教请教萧状元。萧状元,不会太过打搅吧?”
萧景曜听到顾希维的名字后就在想,原来顾希夷的名字竟然是随了兄长们的字辈。他本以为顾希夷的名字只是取自《老子》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寄托的是顾将军夫妻俩希望她自然健康成长的祝愿。希夷还是灵芝的别名,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寓意都不错。倒是没想到,顾希夷这一辈的兄弟,还是希字辈。
按照规矩,字辈一般是男随女不随。萧景曜虽然对此嗤之以鼻,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由此可见,顾希夷果然深受顾将军夫妻宠爱。
话说回来,顾希夷今天好像也来赴宴了?吴将军虽是女眷,却也有官职在身,更倾向以女将军的名义坐在这里。顾希夷只能一个人去参加后宫中皇后娘娘主办的宴会。
后宫嫔妃和官员女眷都是有八百个心眼子在身上的精明人,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应付得了那帮人精。
萧景曜一不留神就想远了,冷不丁听到顾明晟这话,萧景曜当即拱手道:“请教不敢当,小将军若是有不懂之处,我若是能帮忙解惑的,必然不会藏私。”
顾希维顺势凑了过来,同样是一双桃花眼,笑起来也弯成弦月,只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都有一丝意味深长,“那我就不客气了,日后多多叨扰,状元郎可别嫌我烦。”
萧景曜笑着摇头,两人顺势就科举考试的话题聊了起来。多是顾希维在问,萧景曜含笑解答,气氛很是融洽。
正宁帝无意间看到这一幕,笑容中多出一丝满意。
文官和武将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文官鄙夷武将粗鲁,武将嫌弃文官磨叽。双方各自看不顺眼。
不过一般来说,武将嘴皮子不如文官利索,肚子里也没多少墨水,容易在口舌上吃亏。武将自己没文化,也知道有文化的人了不起,面对满腹经纶的文官,难免有些心虚气短。所以在太平盛世,文官基本压上武将一头。哪怕是战乱年代,武将领兵打仗,朝堂中提出各种政策方案的,还是文官。
要是碰上一堆汲汲营营只想争权夺利的文官,那简直完蛋,朝廷都快完了一堆人还在那儿勾心斗角搞党争。
前朝末年那个小皇帝的朝廷,便是如此。
大齐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没让文官把武将压制得太狠。先帝在位期间,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都安静如鸡,没有一个敢跳的,更没有一个敢弄权的。不然分分钟被先帝送上户口本大礼包。
正宁帝继位后,文武百官们的日子稍微好过了点。但正宁帝虽然仁善,却也有冷硬的一面。敢生事的官员,同样被正宁帝杀得人头滚滚。
百官们并不敢因为正宁帝的仁善而得寸进尺。
武将们的压力比文官们更轻了不少。带兵在外的,有兵有粮有权,先帝手段那么铁血,将士们卫国戍边的时候,偶尔也会担心一下自己的出路。现在正宁帝温和地收拢兵权,愿意让他们善终,大家都很开心。交兵权交得格外爽快。
将相不能不和,也不能太和,现在这个局面,正宁帝很满意。
顾明晟的幼子既然要转文,多去请教萧景曜也是好的。正好萧景曜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天才拿鼻孔瞧人的傲气,不会嫌弃武将粗鄙。顾家也能护住萧景曜,如此甚好。
一场宫宴下来,萧景曜也算是在各位大佬面前挂上了号。他们印象中那个扁平的“六元天才状元”
,逐渐被萧景曜这个立体形象代替。翰林院学士已经往萧景曜这边看了好几眼,暗自琢磨着萧景曜进了翰林院后,该给他安排什么样的事务。
几位王爷也把萧景曜记在了心上。作为儿子,他们最关注正宁帝的喜好。这关乎到他们自己受不受宠,所以每位王爷都看出来了正宁帝对萧景曜的偏爱,也把这事儿记在了心上。
至于萧景曜……他和顾希维聊得还挺愉快的。
过了两日,便是新科进士授官之日。
萧景曜站在所有进士们之前,领了正宁帝辞给自己的官袍腰带和靴子等物,楚行昭和陆含章一左一右站在萧景曜身后,同样捧着一套官袍。
这是一甲三人的优待,只有他们能被授官,其他人还要再次参加朝考。
考试通过的能进翰林院当庶吉士,学习三年。考试不通过的,就得等外放。这种缺一般很难等,很多人等上十年也等不来一个位置。好的位置都被有门路的抢了去,空出来安排的,多是穷乡僻壤之地,并不是什么好去处。
二甲和三甲的进士们纷纷活动开来,都想留在翰林院当庶吉士,等到三年后散馆,说不准就能进翰林院。
官场潜规则,非翰林不入内阁。没有哪个读书人愿意放弃进入翰林院的机会。
萧景曜他们省去了这一步,可以直接去翰林院当差,正式成为大齐的一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