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036

孙敏行无奈摇头,“你可真是…一点都等不及,就不能等着府学放假,回家后再来找我?”

萧景曜理直气壮,“

那就不能第一时间给几位大才写信!”

孙敏行都忍不住酸了,你说他们是大才,那我呢?看看我啊,我也是啊!

萧景曜低头偷笑,觉得自己这回真是进了一座宝矿山。众所周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尤其是这种小圈子,更是会格外珍惜同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孙敏行有这三个好友,这三位技术党肯定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又有朋友……这么连环套娃套下去,怕是整个大齐的技术党们都能套进来。

萧景曜结交的仅仅是三位技术党吗?不,他结交的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理科大佬!

这世上从不缺天才,萧景曜是天才不假,其他地方的天才也不少。或者说,现在站在金銮殿上的那些人,哪个不是别人眼中的天才?

这是科举方面的天才,在萧景曜看来,还有许多理科天才,因为不是主流,名声没那么大,委实可惜。

包括一些能工巧匠,华夏从不缺巧夺天工的宝物,比如定陵出土金丝蟠龙翼善冠,由518根直径为0.2毫米的金线制成,网的密度均匀,还没有接头和断丝。古代可没有现在的高科技设备,让金线只有0.2毫米,工匠们的手艺说一句鬼斧神工,完全不夸张。

萧景曜觉得,有这样一帮技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程度的能工巧匠,再配上理工科大佬们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自己的理论支持,能手搓出一些让世人震惊的工业产品,貌似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

这么想着,萧景曜的目光就热切了,看得孙敏行忍不住摇头失笑,赶紧说道:“我现在就给他们写信,让人尽快送去!”

萧景曜这才满意地点头,依依不舍地同孙敏行挥手,再去谢过孙夫子,离开了私塾。

对于萧景曜要去府学念书的事情,最接受不了的反而是齐氏和师曼娘。两人一直拿当萧景曜当眼珠子护着,先前萧景曜跟在尹县令身边学习,两人就吃不好睡不好,成天担心萧景曜受委屈。

现在萧景曜要去府学念书,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齐氏和师曼娘知道这是大好事,面上高兴,背后都偷偷哭了好几场。

师曼娘这些日子哪儿都没去,得了空就给萧景曜做衣裳,已经做好了两身新衣,师曼娘还是不满意,继续拿起针线为萧景曜多做几件里衣。

萧景曜对贴身衣物的要求很高,师曼娘特地用了最软的丝绸布料给萧景曜做了两身里衣,又担心变天,再给萧景曜做了两身棉布里衣,针线严密,一点线头都没有,下水洗了好几次,让衣裳更加软和。

齐氏则拉着萧平安一直在厨房里忙活,恨不得把自己的拿手菜全都一股脑地灌给萧平安,让萧平安好好照顾萧景曜。

萧平安不住点头,郑重保证,“我一定好好照顾小公子!”

萧景曜忍不住叹气,府学可以住宿,照他的想法,他直接住在府学里更加方便,只是这样,萧平安作为他的书童,就很难有表现的机会,只能留在萧家做一些杂活,怕是他心里也惴惴不安。

齐氏也不放心萧景

曜住校法子。”

“祖父祖母年纪也不大,

哪能把担子全放在你这个孩子身上?”

师曼娘也涨红着脸点头,“曜儿你这么说,爹娘都无地自容了。”

萧景曜看着还在被萧子敬追杀的萧元青,自信点头,“爹才不会无地自容,他只会得意他养了个好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养他。还会故意向祖父嘚瑟,然后又被祖父揍一顿。”

齐氏和师曼娘对视一眼,齐齐无语。萧景曜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她们完全无法反驳。

尤其是齐氏,溺爱了萧元青那么多年,现在一听萧景曜这话,都忍不住替萧元青脸红。齐氏都忍不住反省了一下,她在养孩子上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养出来的萧元青奇奇怪怪的?

对自己养孩子的水平陷入怀疑的齐氏又看了看萧景曜,顿时把怀疑扔到了九霄云外。她可是养出了小神童的人,养孩子的方式怎么会出问题?一定是萧元青自己长歪了。

齐氏狠狠点头,再次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萧景曜看着齐氏的脸色瞬息万变,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却本能地察觉到了危险,看了眼正在挨鞋底板的亲爹,默默为他点了根蜡。

萧子敬和齐氏的想法一样,故土难离,他们再惦记萧景曜,也不想搬去府城,南川县有这么多老伙计,到了府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多寂寞。

不过,萧子敬的理由就比齐氏大胆多了,笑着拍拍萧景曜的肩膀,乐呵呵道:“曜儿若是顺利通过乡试,也就在府城待三年,到时候又得进京。我和你祖母就在家等着你接我们进京的那天。”

萧景曜重重点头,十分贴心地表示,“到时候我就骑着高头大马回来,再跟着祖父一起风风光光回乡祭祖。”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萧景曜很懂萧子敬的心态。

萧子敬果然很高兴,笑呵呵地领着萧景曜再去给祖先们上了炷香,坚定地认为祖宗们一定会保佑萧景曜顺利通过乡试。

没通过也不要紧,三年后,萧景曜也才十三岁呢,再等三年,也就十六岁。完全等得起。

萧景曜一家三口就在萧子敬和齐氏含笑的目光中,坐上了去府城的马车。

齐氏眼中泪光闪烁,却还是笑着叮嘱师曼娘别累着,又捏着萧元青的耳朵警告他别到处惹事,直到马车离开后,齐氏忍了许久的泪水才掉了下来,哽咽地看向萧子敬,“老头子,家里就剩我们两个了。”

萧子敬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宅子,心里也空落落的,伸手拍了拍齐氏的肩,温声安慰她,“孩子大了,总该出去闯闯。府城也不远,你要是想孩子们了,我们过段时间就去府城玩几天。反正家里也没别的事,不过是多费点银钱罢了,曜儿有钱!”

齐氏破泣为笑,伸手捶了萧子敬一拳,“你个老货,还真有脸面用曜儿的银钱!”

萧子敬得意,“这有什么没有脸面的?谁让我孙儿有本事!”

“亏你还天天骂元青瞎嘚瑟,元青这模样,分

()明就随了你!”

萧景曜到了府城后,先去拜访了严知府。

严知府早就同府学的陈教谕打了声招呼。作为达成小三元成就的十岁神童,萧景曜在整个常明府的读书人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陈教谕对严知府举荐萧景曜入学一事没有任何的抗拒,十分欢迎萧景曜去府学,也存了想好好考校萧景曜一番的心思。

谁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神童,能忍住不考他一番呢?

常明府学和府衙就隔了一条街,府学占地面积很大,几乎占了半条街。

萧景曜拿着严知府给的引荐帖进了府学,陈教谕亲自领他入学,并带着他好好逛了逛府学。

萧景曜这才发现,原来府学是左庙右学的格局。左边是孔庙,供奉着孔子像,新入学的学子都要在师长的带领下拜了孔子,听了训话后,才正式成为府学学生。

右边的学馆很大,有各种等级的班舍。从甲到丁依次排列,每月都有旬考,旬考排名前二十的,才能进入甲班。其他的则分别按排名依次分到乙、丙、丁三班。每次旬考都会有班级成员变动,甲班学子可能掉去丁班,丁班学子也有可能一口气冲进甲班。

一看这个模式,就非常卷。

萧景曜忍不住叹气,原来这种按成绩流动分班的方式,这么早就有了吗?后世的重点班流动制,不会就是照抄现在的官学模式吧?

果然,历史太悠久,什么行业都能从历史记载中找到些好办法。

让萧景曜意外的是,府学并不仅教四书五经等课程,除了这些之外,府学还开设了礼乐射御数等君子六艺课程,每门课都有严格的要求,绝无蒙混过关的可能。

萧景曜眨了眨眼,觉得府学果然是财大气粗。这些课程的经费投入可比四书五经的投入大多了,尤其是御和射,驾马车和射箭,总得有马吧。现在的马就相当于后世的豪车,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府学能有这样的条件,可见官府对教育的重视。

萧景曜正跟在陈教谕身后准备去食堂,就见到一个熟面孔开开心心地同他打招呼,“景曜弟弟,你竟然也来了府学?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