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曜没有吹牛。像邓氏书局这种有根基的商家,离行业领头羊的位置,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成为领头羊,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契机,幸运的商人能碰上这个契机,不幸运的商人一辈子都等不到这个契机。
而萧景曜,他的商业手段显然领先这个时代一大截。不是萧景曜仗着自己有点能耐就大言不惭,而是客观对比下,在资本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萧景曜,和现在还处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商人,可以用的手段太多。
邓氏书局的当家人或许也一直在等一个能让他们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契机,只是几家书商你争我抢,谁也不能让自己占有极大优势,将对手们牢牢压下,所以只能等待契机。
而萧景曜,正是可以创造契机的人。
一无所有从资本中杀出重围并登上首富之位的萧景曜,经商对他来说,和背书一样,正好在他的舒适区之内。
邓掌柜本来觉得这事儿有些许额…离奇。咳。任谁听到萧景曜这句话,心情估计都会和邓掌柜一样复杂。萧家接连出了三代败家子,家业都被败了个精光。萧景曜倒是有神童之名,但那只是神在念书之上,和做买卖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但看着萧景曜冷静自信的神色,邓掌柜又有点吃不准了。他也是第一回和神童打交道,面前这位神童,小小年纪就能冷静地搞死县令,然后接连考回两个案首,就跟文曲星下凡一般。或许他在做买卖一道上也有些感悟?邓掌柜脑子乱糟糟地想,同为神灵,可能文曲星和财神爷也有点交情?
萧元青本来也觉得萧景曜这话挺不靠谱的,但一看邓掌柜这纠结怀疑的模样,萧元青顿时怒了,没好气地开口道:“曜儿虽年幼,却心中有丘壑,连知府大人都对曜儿夸赞不已。邓掌柜就这么看轻曜儿吗?当心我这就去让我爹把家里的铺面改成书局!”
萧景曜噗嗤一声笑出来,邓掌柜本来还在纠结,一听萧元青这话也撑不住笑了,赶紧拱手讨饶,“萧少爷息怒,咳,令尊在家修养多年,你身为人子,怎可让他再劳累?”
萧景曜看着邓掌柜古怪的表情,觉得邓掌柜更想说的是萧少爷快收了神通吧,真不能把你爹那个行业冥灯给放出来啊。那杀伤力,简直比攻城略地的敌军还可怕。
毕竟敌军来袭还能等到我方援军,萧子敬那位行业冥灯,完全是玄学之力,让人想防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防,只能靠躲。
被萧元青这么一闹,邓掌柜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念也没了,笑着对萧景曜一拱手,“不知小公子有何高见?老夫洗耳恭听。”
说完,邓掌柜还有闲心开了个玩笑,“若是老夫听得不仔细,怕是令尊就真的要把你家的铺面改为书局,同老夫抢生意了。”
“然后大家一起亏银子,两败俱伤?”萧景曜顺着这个玩笑吐槽,惹来邓掌柜的哈哈大笑。
气氛正好,萧景曜顺势同邓掌柜说了自己的想法,“书局平日里的顾客,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科考学子,多买四书五经等经史
典籍;另一类则是富商豪绅将祭祖之事提前到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所以这个节日后世很少听闻。
现在都九月初了,
萧景曜一琢磨,
正好下个月有个传统节日,可以用一用。
后世商家为什么总是乐意搞促销活动?当然是因为搞活动的时候他们赚得更多呀。君不见原本某宝只尝试着过了个双十一,后来每一年,商家们的促销活动一个接一个,双十一走了,双十二又来了,后面又有618,七夕节,反正没有节日都要创造节日,想尽办法搞活动。
商家又不傻,要不是有利可图,他们费心搞这些花头干什么?
想要提高销量,搞活动是最好的方法。萧景曜深谙此道。
“群英会?”邓掌柜捋了捋胡子,“听这名字倒是不错,这个会是要干什么?”
听着不像是要卖经史典籍的啊。
萧景曜却促狭一笑,眨了眨眼睛,问道:“依邓掌柜之见,严继望严丞相,展庆嵩展丞相和白熹微白丞相,这三位丞相,谁更厉害?”
邓掌柜都被萧景曜给问懵了,这三位丞相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又都有演义小说为其增添知名度,戏班子演他们的光辉事迹,说书人说他们的智计无双,在民间拥有巨大的知名度,也有数不清崇拜者。
要把他们三人分个高低,就跟后世说的关公战秦琼一样,根本战不出个高下。
但粉丝们对偶像的崇拜可不是开玩笑的,就算理智上知道他们三个没法比,但在讨论时,难免会觉得,我家xx才是最棒的!
话题度这不就有了吗?
现在邓氏书局只要掀起这个话题,整个大齐都能热闹起来,上到帝王侯爵,下到贩夫走卒都能说几句,讨论度绝对爆表。当然,骂战肯定也不会少。
邓掌柜想到所有人为了这三位丞相到底谁更厉害而争得面红脖子粗的情景,就忍不住头皮发麻。掀起这番腥风血雨骂战的邓氏书局,真的不会被人骂死吗?
但即便如此,邓掌柜依然用他浑厚的嗓音,坚强地给他的崇拜对象投了一票,“我觉得白丞相更厉害。”
萧景曜乐不可支。
邓掌柜也讪讪一笑,不好意道:“老夫实在没忍住。”
“只是,即便办了群英会,将三位丞相争个高低,又有何用处?”
总不至于被人骂成行业领头羊吧?
萧景曜这才施施然开口道:“既要争个高低,那就得定个章程,立个标准。你在书局门口立上三位丞相的硬纸人像,安排伙计给丞相们计票。买一本普通书计一百票,精装版的书,计两百票。还可以在书里面夹带翻倍卡,可以把这一本书投的票翻倍。”
邓掌柜的眼睛嗖得一下,亮得堪比天上的太阳。
但萧景曜的想法还没结束,接着说道:“当然,只这么做,未免显得吃相有点难看。”
邓掌柜一琢磨,也是。这活动一看就是冲着钱去的,钱肯定能赚,但想成为行业领头羊,还是欠了一点名声。
邓掌柜当即起身,认真地
对萧景曜拱手作揖,“还请小公子不吝赐教。”
萧景曜却眨眼笑道:“邓掌柜不觉得我不可信了?”
“那是当然!”邓掌柜回答得铿锵有力,十分诚恳地表示,“小公子大才,是老夫有眼无珠,看轻了小公子。若是小公子愿意为老夫解惑,这次群英会的收益,老夫和小公子三七分,立字据为证!”
萧景曜笑着看了邓掌柜一眼,没有接他的话,只是继续开口道:“想要名声,就得拉拢读书人。既是群英会,三位丞相是昔年无双国士,如今的栋梁又在何处?”
“为丞相们作诗赋文章者,由读书人们自行评选出上中下三等,上等得票一万,中等得票五千,下等得票一千。想必读书人们十分乐意参与此次群英会。”
邓掌柜再次倒吸一口冷气,惊骇地看着萧景曜,只觉得萧景曜对人心的把握,竟然比他这个从商几十年的人还要精准。
若是把读书人刨除在外,那这次群英会不过是一场沾满了铜臭味的商人小道。但萧景曜这一手,让读书人自己作诗赋文章为支持的丞相投票,那就是给了整个南川县所有读书人一个一展才华的机会。
不,不止南川县。萧景曜只说诗赋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计票,并未要求这诗赋文章必须是本人当场所作。既如此,南川县的读书人,有才华横溢的好友在外地者,都会忙不迭地给好友写信,让好友帮着作诗写赋,他们代为转交,给丞相们计票。
号召亲友为自己支持的丞相投票,没毛病!要是不帮忙,那就友尽!
还有那等孤高有才的士子,得知自己崇拜的丞相票数落后,这能忍?不快马加鞭赶来和其他丞相的支持者大战三百回合,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上等佳作,就枉费他们狂狷的名声。
这么一想,萧景曜只是简单地办了个群英会,天下读书人怕是都会来插一手。
而想出这个办法的萧景曜,还在那儿笑呵呵地问邓掌柜,“今年的群英会结束后,其他两家票数低的必然不服气。不若明年再来一场,看看魁首花落谁家?如此一来,书局领头羊,邓氏可当得?”
有了这样一个代表作之后,雍州的书商行业,再也没有能和邓氏一较高下者。
邓掌柜目光熠熠,呼吸粗重,胸脯剧烈起伏,激动地眼眶都红了,站起身来对着萧景曜深深一揖,语气难掩激动,“小公子大才!此次群英会后,邓氏书局怕是要天下扬名!小公子就是我们邓氏书局的大恩人!”
萧景曜起身,双手将邓掌柜扶起来,“邓掌柜客气了,邓氏书局早有贤名,书籍质量好,价格公道,在读书人中口碑极好。若是你们没有这份厚道之心,我也不会选择你们做合作伙伴。”
邓掌柜明白萧景曜的意思,当即保证,“小公子放心,邓氏书局绝不会见利忘义,做出任何店大欺客之事!”
萧景曜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见邓掌柜实在太过激动,萧景曜顺手给对方递了杯茶。邓掌柜恭敬地用双手接了,对萧景曜彻底拜服,再也不拿萧景曜当孩子看。
直到离开萧府,邓掌柜都激动地仿佛喝醉了酒一般,走路都是飘的。但邓掌柜的精神却极为兴奋,回去后连觉都不想睡,通宵达旦写完了一份规划书,然后命人放出风声,说是邓氏书局在下元节之后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活动,敬请大伙儿赏脸前去参加。
这年头儿的娱乐项目不算多,哪怕瓦舍里有各种江湖艺人,唱戏的,说书的,耍杂技的…瞧着很是热闹,但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邓氏书局提前放话,大伙儿一听,这肯定是个大活动,到时候肯定十分热闹!
南川县所有百姓的好奇心都被邓掌柜给勾了出来。
萧景曜听了这话后只是一笑,觉得邓掌柜不愧是在生意场上浸淫了几十年的精明人,给了他一个想法,他就能将事情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萧景曜已经可以猜到这一次的群英会会有多热闹,对此也有些期待。这可是他来大齐后的第一次出手,结果应该不错吧?
自从萧景曜在邓掌柜面前说了那通话之后,萧元青看向萧景曜的眼神都不对了。老天爷啊,他们家祖传的败家子,到了萧景曜这一代,终于要洗刷掉败家子的名声,不仅出个神童,这个神童还是个经商天才吗?
萧元青摸了摸萧景曜的脑袋,又忍不住摸了摸萧景曜的脸,手感不错,再摸几下。左一下右一下,终于把萧景曜给摸烦了,没好气地拍掉了萧元青的手,“爹,我都九岁了,不再是三岁孩童,你别再捏我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