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中。
扶苏提议道:“庠序教化,利民利国。不如孟姑娘、彦君和我各给孩子们上一课,如何?”
李彦、孟璃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扶苏索了桐木琴一把,盘膝坐于草堂边,横琴于双膝之上,修长纤柔的十指轻轻安放于琴弦之上,轻拢慢捻抹复挑,奏出一曲淡泊缥缈之音。
孟璃第一个上场授课:“我上的这一课,叫《王道仁政》。…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扶苏第二个上场授课:“我上的这一课,叫《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李彦第三个上场授课:“我上的这一课,叫《庄子三剑》。…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王道仁政》——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大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庄子三剑》——以剑为比喻,阐述治世之道。
……
……
黄昏。
西方日昃,东方月盈。(昃:zè)
天地徜徉在一片金黄色的光景中,李彦、孟璃、扶苏三人围炉煮酒。黄粱酒的酒香气飘溢出了草堂大院,引得邻居家的花猫窜上东墙,一双碧火猫眼炯炯凝视而来,仿佛也嘴馋不已。
“喵——喵——喵…”
李彦道:“扶苏兄身为秦人,不知对秦国有何看法,对这天下又有何看法?”
扶苏低头啜饮了一口热酒,徐徐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法家治国迄今一百三十五载。”
孟璃见扶苏面有悲色,不由追问道:“公子莫非不认可法家治国?”
扶苏仰天长叹:“法家治国,穷兵黩武,非治国长久之道也。
“商鞅变法,虽然法不阿贵,制军功爵制,举国勇于公战,使得大秦国军成为山东六国人敬人畏的虎狼之师。然而其什伍连坐,轻罪重罚,愚弱百姓,压迫人民,却是一大毒疮!战国大争之世,法家治国虽能
强国,但若天下一统,恐怕法家治国便会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相比法家,扶苏更倾向于儒家治国。”
李彦不由讶染:“扶苏兄竟然推崇儒家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