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应对东吴

难以支撑两头开战,诸葛亮联吴抗魏后,众人不得不将仇恨压下。如今眼见蜀汉兵锋正盛,曹魏节节败退,是时候腾出手来收拾这个昔日的反水盟友了!

“伯约所言甚是!”诸葛亮笑着点了点头,似乎没有听见人群中的谏议。他深深明白,眼下还远不到和东吴开战的时机。

他又转头看向郭淮,问道:“那请问伯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东吴?”

郭淮一愣,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原本作为新近降将,很少出现在蜀汉的核心决策圈。许昌一战打出了威名,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自然能够出席如此重要的决议。但是能够被丞相诸葛亮点名垂询,还是莫大的荣耀。别说郭淮,众人也是吃了一惊,要知道以诸葛亮的才智,能够问计的也不过那么寥寥几人。可见郭淮在诸葛亮心中的重视程度。

“末将不敢当!”郭淮感激地抱拳说道,他略一思考,严肃地说道:“末将以为,东吴虽然可恶,但是他们贤才尚多,将相和睦,又有长江天险拒守,非一时可定。眼下我们的主要敌人,仍然是曹魏,而不是

东吴,我们还需继续东和孙权,北伐曹魏,以免陷入两线作战。待灭魏之后,再徐图东吴。”

诸葛亮听了微微点头,示意郭淮说下去。

郭淮继续说道,“至于伯约所说,我深表赞同,东吴必定会趁曹魏新败,出兵北上。如果让孙权趁乱夺取了襄阳和合肥等重镇,那么孙权将会危害中原,我们将提前面临与东吴的决战。而孙权为了利益,也必定会和残喘的曹魏联合,如此一来,我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郭淮顿了顿,“所以,末将认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放缓对中原的攻略,甚至暗中对襄阳和合肥的守军提供情报支持,以便其拖缓孙权对中原的入侵。据末将所知,曹魏在襄阳和合肥一线的部署尚且得当,所任文聘和王凌都是当世良将,只要我们不施加压力,他们足以挫败孙权。还望丞相三思!”

郭淮言论一出,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什么?不仅要放任孙权不管,还要暗自帮助曹魏?这叫什么事啊!

”说的好!”诸葛亮情不自禁地起身来拍掌叫好,

“伯济所言十分精辟,可见深知用兵之道。兵法贵在应权通变,顺应形势,不拘泥常理。我们在北方要东和孙权,以便继续攻伐曹魏。在南方又需要联合曹魏,以便抵御东吴入侵中原。这些看似矛盾,但都是根据彼此不同形势所定。只有通晓敌我形势变化,采用灵活的策略,才能让我们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诸葛亮说完又欣赏地多看了郭淮几眼。前有姜维,后有郭淮,都是天赐大汉的凉州上士,大汉的未来更加有望了。

众人被诸葛亮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心中不由地对郭淮又多了几分敬佩。

大将军费祎也出列说道:“我以为两位将军都说的很有道理,况且我军刚刚接连大战,急需休养生息。此时的确不宜急切出动大军,以免军民怨恨,反生祸乱。

我意以安抚民心、经略地方为主,攻略城池为辅。曹魏新败北遁后,中原空虚,有多地无人镇守,我军可派轻骑收取这些城池,有负隅顽抗者,也不必强攻。然后与民休养生息,囤积军械粮草,待国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