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半,见到自家主子变得肃穆的脸,立马咽了下去,“是!”忙应承退下。
爷不愧是爷。
……
封家的别院来了神秘贵客,这事顾嘉完全不知情。她现在每日除了为银钱奔波,回到家里最大的乐趣便是任由家里的小朋友们围着话家常。
白天里她在外忙着赚钱,孩子们在家读书、做绣活,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到了晚上,大家才有空齐聚一堂,谈天说地,考核学问,培养感情。
这时代没有电灯,即便是顾嘉自己用蜂蜡做出来的蜡烛芳香又没有黑烟,但她都不准家里的孩子们点灯熬夜读书或是做针线活的,毕竟眼睛近视了可没有近视眼镜配。
“大姐大姐,今日先生教我认了‘善’字,先生说咱们家给流民施粥便是行善,对不对?”六花现在开始学认字了,每天晚上最大的乐趣便是缠着自家大姐求表扬。
“大姐,六花姐今天在堂上把善字写错了好几次,都被先生骂了,我都读完千字文了呢!”翊儿毫不留情的站出来揭穿她。
“你才被先生骂了呢!算数的时候还不是要我帮你?”六花不依,引得两个小孩在院子里追追赶赶起来。
这样的戏码几乎每天都上演,所有人都司空见惯,全在一旁呵呵的笑。说起来也怪,都是一起启的蒙,六花还比翊儿大一岁,但读书认字还真就没有他的接受能力快,但学起顾嘉亲自教授的算术,倒是翊儿不及六花,想不到两人都是严重偏科的学生。
自从家里开了书屋,家里的孩子都开始读书认字,顾嘉偶尔也客串一下算术的教学,开始时把禹老头气得不轻,认为顾嘉夺了他的饭碗,可旁听了几堂课之后,却是赖着赶都赶不走了,不过嘴里却很不以为然的说:“不过是市井小民的谋生之计罢了。”
听了这话顾嘉也不恼,任何努力生活着的人都应该被尊重,虽然在大靖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这世上又不是只有科考一条路。
她家的弟弟妹妹,肯定不能养成不识人间疾苦的人,靠自己丰衣足食有什么不好?
虽然顾嘉并不看好大靖国科考的那些生涩文章,但读书让人明理,家里每个人都能识文断字是她的目标,就连二花、春柳年纪大些能帮衬到她做事的,也必须花半天的时候跟禹老头上课。
晚上大家都会自觉的汇报一下各自这一天的收获,只不过慢慢便变成了揭短大会。
家里不愁吃穿后,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程轩虽然还没能完全走出丧母的阴影,但人已日渐开朗,无论是百花山庄的建造还是铺子里的生意,顾嘉都有意训练他接触,人多了几分灵活,少了几分书呆子的呆傻。
论起变化,变化最大的要属翊儿。
那孩子以前便是高冷的性子,除了跟还不会走路的七花关系好,对其他人总要理不理的,特别是他九叔一去不回,顾嘉还很是担心了一阵,现在看他跟家里的人都相处得融洽起来,还是很高兴的。
只是一想到他那个不负责任的叔,顾嘉就莫名的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