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就帮凌云宗的法宝扬名了。
而现在凌云宗有秦毅这个金仙坐镇,也不用担心会出现‘怀璧其罪’的情况。
把能炼制金仙法宝的消息传出去,只会让凌云宗下次举办拍卖大会的时候,声势暴涨起来。
于是敖璃也是打算,对这些免费的宣传机器客气一点。
叫来了旁边的一个丙字辈的凌云宗三代弟子,吩咐她去让人送上茶水糕点,好让这群人感受到凌云宗的热情。
对了,凌云宗既然成立了,那也就得立规矩,所以这辈分也就定下来了。
原本,定门下辈分应该取一些比较有深意,比较好听的字来当辈分的。
比如德云社就有‘云鹤九霄’,听起来就好像很霸气的感觉。
但是秦毅却懒得费那个神,直接就把‘甲乙丙丁’来当辈分名字了。
反正十天干的‘甲乙丙丁’用完了,还有十二地支,子丑卯寅之类的。
全部用完都有二十多代了,对修士而言,一代算五百年,这二是二代也是万年之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秦毅早就不知道破界飞升到哪里去了,怎么可能还会关心凌云宗要拿什么字来定辈分?
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真要什么都给子孙后代规定好,那岂不是扼杀了儿孙的创造力了?
明朝就是这样,太祖朱元璋用木为他的儿子们取名,因为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枝叶繁茂,子孙后代方能繁荣昌盛、永世不绝。
从孙辈开始,其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则要严格按照“火、土、金
、水、木”的五行顺序来指定。
要说帮儿子和孙子取名,也就差不多意思了。
但朱元璋不这样,他或者的时候,就围他后代预先取好了二十代的谱名,作为辈分排序。
也就是说朱家后面二十代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均以此谱名为据,第二个字则以五行为偏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为序,轮流循环使用。
比如说,太子朱标后人的谱名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朱标之子是允字辈,火字旁,因此其子叫朱允炆,下一辈是文字辈,土字旁,所以其孙叫朱文奎。
后来夺取帝位的朱棣后人的谱名则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棣的四个儿子分别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由此往下,直至崇祯兄弟的名字分别为朱由校、朱由检,正好两个轮回。
也就是说,在明朝当皇帝,除了除了朱元璋之外,其他的皇帝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能做主的也就是最后一个字。
姓肯定不能改,只能姓朱,否则都享受不到皇族待遇。
能动的,也就是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而这个能动的字,也没有太多的动弹余地,因为朱元璋老早就替子孙后代想好了偏旁了,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的。
皇帝想给儿子取名字,那就只能在这个相应的偏旁上想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为什么在除了二代目之后,名字都是三个字,再没有出现过两个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