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几个都不是什么大儒,对大学的理解也就是培养紧缺人才这一个角度。所以陈曦说出这第三
喜,大家没觉得有多喜,倒是同情起陈曦来。
陈曦这回是要大出血了啊。
建一个大学直接投入就是几十万两银子,以后还要持续投入,这可是惊人数字。还好,陈曦的钢铁厂财大气粗,估计一年利润就是百万两以上,或者几百万两?换第二个企业还真挺不住。
铁路运输量大,可是成本也高,本来推广不易。
只是收费铁路这一招太高明了。连穷困潦倒的大明,都干起了本来根本干不起的买卖,一下子就上马了京杭铁路这样超级大项目,而且举着钱请求投资的人还多得是。
大明朝廷主办的铁路股份公司,虽然现在是在沿大运河建铁路,可以预想得到,不远的将来,很快会向各地辐射。不管铁路修到哪,都是给陈曦送钱啊,铁轨的专利是太平洋钢铁公司的,铁轨的产量也是她们公司最大。
苏州、杭州、嘉兴等地在建通往上海的铁路
。这种一等一繁忙的运输线,利润肯定大得惊人,当然一般人也就插不进去手。暂时也就是大明和开荒团的背景深厚的资本在运作。
王蹇暗自点头:不管谁运作,赚大头钱的都是陈曦。赚了这么多钱,回馈社会也对。
可是听说大学被李易定为正部级单位,副校长都是正二品官衔,里面普通教员就是从五品起步的时候,王蹇就不淡定了。
他深深看了陈曦一眼:这个女人不一般啊。
王蹇觉得陈曦是狡兔三窟,再给自己营造第二窟了。
万一哪天李易要陈曦从钢铁公司退位,让出总裁的位置,陈曦完全可以到大学里去做副校长,保住自己的正二品政治地位。
比较起来自己就不够聪明,没有找到这样清高的地方,看来自己也得上上心了。
辽东不是自己的,自己经营得越好,家族子弟进来越多,也就越遭李易忌惮。眼前还能有几年好
日子,李易囊中人才有限,不容易找到替代自己的人。一旦那个什么大学成气候了,人才成把抓,他王蹇这个省长也就干到头了。
王蹇觉得自己当年投资李易,已经获得了十倍回报,家族子弟也趁机遍地开花。人贵知足,李易早晚会用方素这样私心更少的人替代他,这是必然结果。
未雨绸缪,自己也应该给自己找个后路才对。一旦临渴掘井,还哪来得及?自己今年才四十多岁,未来日子长着呢。
王蹇心潮起伏,唐婉晴和张强则不动声色。他们觉不出这个遥远的大学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直到陈曦说到大学教师的品级,唐婉晴不淡定了。
这些读书人的品级定的也太高了吧?
以前老师是说过要尊重知识的话,可是也不是这样尊重法,这有些过了吧?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政治眼光就比陈曦强,
可不相信这些教师都是什么虚衔。虽然这些教师不拿政府工资,那也里面有说法。
看看陶远山和徐光启,本来就以二品大员身份,兼任了副校长。既然二品官可以去学校任职,学校里的人对等品级出来任职又有什么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