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明白嘴里喊尊重科学没用,实打实的让科学家富起来更有意义。原来谁都看不起的奇淫技巧,居然能发家致富,这谁不下心琢磨?原来不仅仅是书中才有黄金屋,成功的路真的有许多条。
万历帝是个聪明人。
京杭铁路的股份被大明高层瓜分了,连点儿汤都没给地方官留。水泥厂这棵摇钱树就不能再这样做,不然这京杭铁路地方会被地方全面抵制。所以水泥厂的股份就只能分润给地方官吏。好在大明官员上下一体,倒是也不担心肥水流进外人田。
大明现在也明白了股份制的好处。官办是谁做办事的官谁肥,占便宜的肯定不是国家。还不如彻底股份制经营,大家都能吃一口肉。国家只拿干股,来个变相的税收。
最终这些水泥厂开荒团以技术团队入股,大明朝廷以矿产资源入股,各占百分之十干股。
剩下百分之八十股份归当地省府自己分配协调,也一律不对外发售。这也是稳赚钱的买卖,在朝廷的监督协调下,总算没争个头破血流,妥善的完成了内部认购。
最终大明的京杭铁路和地方水泥厂的股份制方案公开发布了。公告中称:大明君臣一心体国,空前的大工程不扰民,只惠民,不用老百姓拿一分钱。
公告一出,骂声一片。你们当官的吃肉就吃肉吧,咱也知道老百姓争不过你们。但是你们别吧嗒嘴啊。说什么是体贴咱老百姓?咱百姓也要入股,你们能分咱们一分咋滴?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样拼命抹脂粉脸大不害臊的。
大明官员的素质很高,报纸上骂翻天,没一个回嘴的。反正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爱咋骂咋骂,股份肯定是进肚了,别打算咱们吐出去。
这是一场大明官员的饕餮盛宴,豪绅富商也眼红了。这些人也有一定能量,自然不甘心在旁边看热闹。郑百川现在就游走在苏州和松江两地,筹建地方铁路。
郑贵妃可以影响万历帝,郑家在朝廷上和地方上也有代言人。可惜这是官员的盛宴,郑家再是势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眼馋。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现在谁都明白铁路是个什么东西。这可不仅仅是运力大了几倍十几倍的问题,而是运输速度也得到几倍提升的问题。
苏州和松江不到二百里,本来就是顶级繁华,现在又
多了一个龙头上海,让这两个地方更是空前繁荣。原有道路也就不堪重负。
江南虽然水路交通发达,可是陆路运输毕竟更快捷方便。如果能修一条双向铁路,打通苏州到松江,那这条路就坐家数钱。
郑家朝中有人,拿下批文没问题,只要地方支持,事就成了。
地方政府能支持吗?这连想都不用多想,钱送到了什么事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