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可是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干活。鲁平甚至都怀疑,是不是北蒙猜到了司令急缺壮劳力,才年都不过,匆匆忙忙赶过来干活的。
李易让鲁平重新做个预算,鲁平道:“司令,这营口到开原,本就预备修高水准的驿路,预算不用加了。就是开原以北,这条路投入可没准。毕竟您长度都不能确定,一路上山川形势又没探测出来。不过有了这20万蒙古人做免费劳动力,资金投入肯定不算大。现在的难度是造桥的问题。”
李易当然明白桥的修建成本极高。就算在后世,一座大桥,投入资金也是惊人数字。更不用在这个把河流叫做天堑的时代。
李易道:“我的要求是这桥梁快速建成,不要影响移民。还要禁得住夏季的暴雨,不要河水暴涨冲垮了桥梁。钱肯定不是问题,问题是造桥的速度!”
鲁平道:“按理,所有百米来宽的河流,建石桥最划算,结实耐用。当然,水泥桥更容易建造,
可是这水泥没经过年代测试,不知道能挺多久。石桥百十年的寿命可没问题。”
李易点头同意。他知道赵州桥,历经千年,巍然屹立,那就是石桥的传奇。
鲁平继续道:“可是石桥也不是急切间就能建造成的。既然急,干脆就大河小河,一律先建浮桥。这可是最快的办法了。只要铁厂打出质量过硬的粗铁链,木板什么的不愁,大树哪都不缺。”
这个年代,打造铁链都靠手工,一环环衔接,结实程度不次于后世,不过速度可就上不来了。
李胜温道:“我以军工的名义下订单给各家铁厂,保证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只要鲁平你把各条河需要的铁链长度告诉我。误事拿我是问。”
辽东的铁厂大大小小,原来有上百家之多。这是因为李易记得,在工业化初期,一直是以钢铁产量,衡量各国国力的。就是后世建国后,还来了个大炼钢铁,希望赶英超美。
所以,李易就把辽东的铁矿开采完全放开,
只需要按年缴纳保险金,铁厂随便建。反正这个年代都靠人力,这矿石能采多少?
这就极大刺激了江南巨商的开矿热情。铁器在大明,可是和食盐一样,是国家战略物资,不能随意卖给国外的。现在李易不限制了,这谁不争先恐后的闯进这个圈子?
结果,这些商人投资进了这个行当就发现,自己上了李易的罗圈当。
供大于求,所有铁器,开始滞销了。
要知道,任何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市场培育过程。铁器原来的市场就那么大,虽然商家降价促销,谁家也不会买八把铁锹备着啊。
这个时候,军品的订单救活了这些铁厂。军品虽然质量要求苛刻,可是利润丰厚。
可惜好景不长,军品也就是枪管、刺刀、手榴弹、铁锹、炮管,消耗量也跟不上来。让这些商家叫苦连天。
所以生意这东西,抢先半步,叫先机。抢先
一步成先烈。
就在他们想放弃的时候,一个利好又忽然来了。江南造船厂据说要造铁船了,而且,开始进行试验用的钢铁都采购不少。这让那些想关门大吉的工厂有了希望,就继续苦熬,希望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过后来就听说,,就算是铁船,也是铁皮船,用铁量还是有限。
这些铁厂大呼上当。这一路耽搁下来,又多亏损不少。这个时候,谁都知道这是火坑了,想把铁厂出手,能卖给谁?
好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钻出了一个大买家,虽然压价很厉害,可是铁厂只要卖,就毫不犹豫接手。让这些商人虽然割肉出血,总算不至于血本无归。
到了现在,辽东铁厂只剩下20来家了。其余都被那个买家收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