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旁边一个脸色黧黑的青年人接了腔:“叔,你这就错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帮蒙古人以前杀过来的时候,咱们祖宗死了多少人?都你这个想法,蒙古人不是又打过来了?”
中年人不悦道:“说得好听,你不怕危险,你咋不去当兵?”
那青年挺直了胸道:“不瞒叔,我就是黄浦军校学生兵,这开年我们第一期学生,就要编入部队了。这些异族几千年欺侮我们,现在咱开荒团强大了,都要连本带利算回来!”
先前说话的青年激动起来:“诶呀,黄浦军校的?厉害了啊。听说你们那的学生出去就是军官?军校现在召人,不是识文断字的根本不要。看来大哥你也不一般啊。”
那青年道:“我也是童生呢,到我们沈
家庄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沈良?不过板荡见英雄,你看过报上的《少年中国说》吧?这个时代就是开荒团的时代,就是年轻人的时代,就是中国人的时代。咱们青年得争气才行。叔你老了,别拦着孩子进步了。”
这时,后舱的人几乎都聚了过来,听这青年宣讲。
能在后舱露天吹风的,有几个不是年轻人?大家纷纷询问这年轻人开荒团的故事,年轻人绘声绘色,讲了起来。一船的人听得如醉如痴,全忘了寒冷。
那年轻人讲到激昂处,干脆唱起了黄浦军校校歌:
中原举目四凄
残壁断垣叹黍离
何处故国兮
遗民百年泪兮
陆沉荒丘悲兮
王业何以偏安东南
戮力北伐兮
这校歌可是在报纸上刊登过的,现在年轻人,有几个不会唱?很快,一船年轻人都唱了起来,深沉雄壮的歌声远远的传了出去。
就连船老大,也不再用橹,换了竹篙乘船,怕桨声打扰了歌声。
一曲唱完,许多人鼓掌,原来许多前舱的人也出来了。几个年轻的女孩,更是鼓掌喝彩,这大明的开放真是彻底势不可挡了,女人再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李易这时才留意到,他原来担心的自己短发扎眼,真是白担心了。一船的年轻人根本没有留长发的。
自从《新青年》向旧传统开战,第一个矛头,就是针对这长发。结论就是留长发和孝顺,屁的关系都没有。有百害而无一利,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和旧传统决裂。
这一通折腾,效果显著,那就是青年人都变成了短发。
不过现在李易有些犯愁,因为他的的位置太尴尬了。他恰好坐在这沈良的旁边,自然被围在核心。时间长了,终于有人发现了这个不声不响的冷血青年。就有人问李易道:“小兄弟,看你也是个读书人,咋一点儿青年人的热血没有呢?”
李易含糊道:“哦,在听,在听。”
沈良侧头问道:“你有功名吗?”
李易点头道:“童生。”
沈良道:“那好啊,可以考军校啊!我告诉你,军校校长,哦,也就是咱们开荒团司令,论起来还是我亲戚呢。他的姥家就是周庄沈家。我们沈庄就是周庄沈家分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