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苻融建言卫辰献礼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25 字 9个月前

桓温与谢安谈笑终日,竟丝毫不觉困倦,有一种相识恨晚之感,桓温恨不得将自己心中的所有见解都说给谢安听,但无奈天色渐渐晚了,谢安旅途劳顿,也该让他好好歇息歇息。

不过现在谢安既已经应召前来赴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和他一起谈论时事,不急在这一时,桓温便让人带谢安前往专门给他准备的住所安歇,不再留他。

谢安在与桓温的这一番交谈中,发现桓温也并不是像世人口中所说的持权自重,要挟朝廷之人。他一直都有着回复中原之志,只是无奈于时事的变化太过巨大,让他无法掌控,北伐才一次次的停了下来。

但是尽管如此,桓温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依旧不是晋室迁至江左之后的任何掌权者能比得了的。也正是因此,也许桓温才会受到朝中之人的猜忌,他已经功高盖主,所有人都怕他会再有成就,致使无人可以制衡得了他。

对于桓温吐露真情,谢安多少还是有些感动

,但是他也难免会对桓温有一些排斥,因为他也渐渐看出了桓温若是真的收复了中原,那么天下也就到了易主之时。

谢安骨子里有一种正统思想,他对当年魏晋得权之事是十分轻蔑的,而若是桓温要做这样的事,他又怎么会不反对呢。

谢安留在了桓温军中任职,一切依旧像是以往在东山隐居时一样,随性懒散,却又不失风度。而桓温却没有因此认为谢安怠慢,反而更加礼重于他

有一次桓温前往看望谢安,但谢安却还在让侍从梳理头发,桓温得知后,便自觉的道客室等待。过了很久,谢安的头发才梳理完毕,于是命令侍从前往取头帻,在去的路上被桓温看见。

桓温将那侍从留住,问道:“安石可梳理完毕?”

那侍从回道:“回将军,主人梳理已毕,特命小的前往取头帻。”

桓温军中笑道:“不需去了,回去告诉安石,让他戴帽前来见我。”

要知道谢安不过是一个军中司马,是没有资格带着帽子前去见桓温的,若是谢安自作主张戴帽前

往面见桓温,多半会被桓温视为无礼。

而现在桓温却不仅没有责怪谢安疏忽怠慢之过,反而特准谢安戴帽往见,可见桓温对谢安的礼遇程度了。

桓温如此大的器重之下,谢安却似乎丝毫没有动心,因为他觉得以前刘氏之兄刘惔说桓温终有不臣之日,说得并非是没有根据之言。

谢安现在刚刚出仕,只想安守本分,然后再寻找时机脱离桓温。

时光易过,谢安已上任一月有余,一切也已经恢复了正常,桓温不再像谢安刚到那样时常前去见他,两人之间的交集,也只停留在公务之上。

江左无事,而关中的秦国却又一次的发生了大事,在匈奴刘卫辰请降获得内徙之后,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弈干也各帅众数万降秦,同时请求像刘卫辰所部一样,移居塞内。

苻坚闻讯,心中大喜,心想如今四方来朝,当然应该欣然准许,吸引更多的人附属于大秦。

于是苻坚下旨,同意他们帅部众移居塞南。

而这道旨意刚刚发出不久,便引起了朝臣的热议,不少人对苻坚的做法都不大认同。因为他们认

为,这些远处塞外的部族虽然投靠大秦,但是向来反复无常,又与大秦为敌多年,不可轻信。

而有这样看法的人当中,当属苻融的反对声最为强烈,苻融作为苻坚的弟弟,现在又身为国家重臣,在关系大秦安危的事情上,他当然要站出来向苻坚进言。

苻融知道现在苻坚特别信任王猛,对王猛所言,无不听从,所以苻融打算去问问王猛的意见,若是王猛也能同意他的意思,那么劝说苻坚也就更多了一分把握。

现在王猛身兼多职,每日公务缠身,几乎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但这样的生活却丝毫不让王猛感到劳累,反而在逐渐看着他所建议的政策得到施行之后,感到十分欣慰。

王猛现在正在中书省内处理公务,见苻融突然过来找他,心想难道是尚书省出了什么他不好决策之事,故而前来找他商议。

苻融见到王猛,笑道:“景略兄,多日不见,打扰了。”

王猛放下手上的公务,笑道:“博休今日怎么来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