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静姝已是买来几个馒头和馍馍,笑着递给王猛,王猛也觉饿了,放下书,拿着吃了起来。
正吃着,来了一个三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询问道:“这些畚箕还卖吗?”
王猛闻言,忙道:“卖,卖,您要多少?”
这人道:“你这里有多少我就要多少,而且价钱加倍,不过我现在身上没带够银钱,还得请你随
我到家中去取!”
王猛见他不仅买的多,又愿意多给钱,自是心花怒放,赶忙和静姝一起将畚箕收拾了,请他头前带路。
说来也怪,跟着这人出城后走了半响,也不见什么人家,只是见他越走越快,自己和静姝也像是受到什么助力一般,被推着紧跟在他身后,心中暗觉奇怪。
不一会儿,那人看着王猛神情似有疑惑,指着一条山路道:“前面就快到了,小兄弟不必担忧,我绝不会骗你。”说着便走了进去。
这山间小道虽然甚是崎岖,但得利近在眼前,王猛也不迟疑,拉着静姝小心跟了上去。
走了不久,突然见那人停住脚步站定,向着前方行礼道:“师尊,我已把人带来了。”然后便退居一旁。
等那人退开,王猛才看见前方乃是坐着一个老人,只见周围侍者环立,神态恭敬,显然对这须发皓然的老人十分尊敬,王猛上前几步,拉着静姝一起施礼拜见。
这时那老人道:“王公何故拜我,快快请起
!”
王猛听这人叫自己‘王公’,虽甚是不解,但一心想要买畚箕,也不多问,拖着畚箕站在那里说道:“可是先生要买畚箕?”
只听那老人对一旁的人道:“快去将银钱交与王公。”
那人听了,便走了过来,将早已备好的一袋钱交给王猛。
王猛打开看了看,忙拿出一半,将钱袋递出,指着畚箕道:“这太多了,此物实不值此价,这些还请收回。”
老人也不理他,只是对周围人说了几句话,那人便过来道:“请回去吧!”
王猛和静姝见那老人不在乎这些银钱,而且天色不早,只得告辞离去。
一路上王猛是越想越不对,心中疑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呢!而静姝却对得到这意外之财显得十分高兴,嘴里说着要多买些东西回去。
等到走出那条山路,王猛忽然发觉此地似乎有些熟悉,放眼仔细一看,才发现这里便是嵩山西部,离那环溪村只有几里路。王猛以前和村里药童一起
采药时也到过这里几次,只是次数较少,不甚熟悉。
如今见自己身在嵩山,王猛惊异不已。心想洛阳到嵩山怎么也得有上百里路,刚才怎么这么快便到了这里,这其中必有古怪。于是王猛便拉着静姝沿着原路返回,想去寻那老人问个清楚。
可等王猛回去时,只见那里已是空空如野,人影全无。只在刚才老人坐处,似乎留着一张绢纸,而上面隐约可以看到些字迹。王猛忙跑去取来,一看更是吃了一惊。
只见那上面写着:“王公勿惊,吾早知王公必返,故留此以遗王公。予本是华山隐士一仆,奉主之命到此为王公引路,因王公家中困笃,故多与银钱,以完王公奉养之情。待王公家中诸事无碍,便可至华山寻师,到时自有接应!”
经过一番折腾,天色实已不早,还好这里离环溪村不远,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去。王猛不再停留,连忙带着静姝寻路赶回环溪村。
到了环溪村,大家都十分惊异,问他两人怎么回来的如此之快。王猛也不好隐瞒,便将那一番遭遇说与乡邻听了,只是那留书一节略去,众人都赞王猛是有福之人,有贵人相助。
告别众人,回到家中,王猛将银钱交于王进,再把那一番奇遇说与他听,又将绢纸交于王进。
王进看后,沉思一会儿道:“猛儿如今得遇奇人,乃是难求之福,为父每恨才学浅薄,误了我儿前途。如今既然用度无忧,我儿尽可放心寻师。”
又道:“还是先在家多停留几日,再续续天伦之乐,也好让你母亲给你多做几件衣裳,纳几双鞋。”
王猛心中早动了寻师之念,此时当然遵命。
ps: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新人,求评论,求收藏(加入书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