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教育改革!

变明 白马赵子龙 1728 字 9个月前

甚至以杨山芦的特殊身份,他还亲口对学生们做下了这样的承诺:“每发明一个有用的事物,奖励一千两!并且发明者的名字还能刻于其上,流芳后世!”

而此时的一千两,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五千万,所以这样的激励…

(另外杨山芦还亲自编纂了数理化等方面的教材,作为每所大学堂的基础读物,并且他还在每本教材的第一页上,都印上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一个苹果成熟之后,会落向地面,而不是向天上飞去呢?由此来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然后有了教育方面这样的投入,杨山芦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就会有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开启发明创造的新时代!

并且在这次的教育改革中,还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前来大学堂就学的学子还是非常踊跃的!

要知道在此时,那些旧有的教育机构,例如私塾什么的,教的依然全都是因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至于实用类的杂学是一概没有的…怎么能教那种贱业的东西呢?当然他们也教不来。

可是在大学堂中,眼下的杂学教授比例,从天下书院时的对半开,现在都提升到了八成,比例提得这么高,可是学子们依然趋之若鹜,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杨山芦保证了他们的上升通道!

也就是以前想要当官,必须是那些正统的文人!熟读四书五经,会做八股文的,而一个会呕制堆肥,会各种发明创造的人想要当官…你滚远点吧!

可是现在呢?大学堂里出来的学子,尽管学了很多杂学,四书五经却少得可怜,但是他们却同样

可以当官!甚至最高都可以当到一省巡抚!而不再是像以前那种,这种学堂里出来的只能当个低级小吏,一辈子不能当官的。所以这样的改变…

当然这也是因为有了实际的证明,就像之前杨山芦天下书院里培养出来的那些学子(少年吏员),他们的表现就非常好,就好像当初杨山芦和崇祯约定好的,在以山西省为试点的时候,其中表现好的少年吏员,将不再局限于一辈子只做一个小吏,一辈子不入流的,而是最高可以当到县令。

而现在呢,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当初的一千名少年吏员,如今已经有近百人当上了县令,成为当初杨山芦希望中的李巴东!寇巴东!

并且这些人的表现,非常优秀!甚至连那些每三年一次,下去巡访的最苛刻的监察御史,考核之后都是赞叹不已的…这才是真正的一县父母啊!至于这些人治下的老百姓,送给他们的青天匾额,那更是几乎人人都有!甚至有的多的,一个人就拥有好几块的!所以这样的耀眼成绩…

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实打实的证明,崇祯皇帝也是非常欣赏这种教育方式,现在更是欣然提高了限额…从原来培养出的学生,最高只能当知县,现在一举跃到最高可以当一省巡抚!

巡抚已经是一方大员,离最高可以入阁拜相也仅差一步之遥了(这个等过几年氛围成熟后再行),所以这样的转变…

所以正是有了以上种种措施,杨山芦才有信心,做好教育改革,并且他觉得,既然已经洒下了勤劳的汗水,那就可以期待结出的教育果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