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不难理解,崇祯作为朱由校的皇弟,是亲王的身份,所以从小就不是作为皇帝来培养的,不仅没有老师来教他,而是养于深宫妇人之手,所以容易被人蒙蔽,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此时,崇祯还想听听杨嗣昌的意见——毕竟杨嗣昌是他最看重的大臣。
而杨嗣昌那也不含糊,当即态度鲜明的道:“臣以为应当重重惩治!他临阵溃逃,差点就是把大捷变为大败啊!而且这份弹劾的奏折,可以认为绝对属实!”
“一来这是卢督臣亲笔所写,再加上高起潜本人统辖的关宁援军中,曹变蛟、王延臣二位将军附议证明,此事为真,再加上因为他临阵溃逃,害的统辖的关宁援军害怕受责,都躲了起来,严重影响到军国大事,所以绝对该重重惩治!”
“好,就依爱卿所言。”其实老实说,高起潜和崇祯的关系还是比较特殊的,当初崇祯还是亲王的时候,高起潜就是亲王府的老人了,从小侍奉崇祯长大,两人感情不一般,不过现在嘛,既然犯下如此大罪,那就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崇祯当即说道:“那就等到派出宣旨太监的时候,将他捉拿进京,问明罪责后开刀问斩!”
“皇上圣明!”杨嗣昌听了很是欢喜,心想芦儿啊芦儿,这件事情老爹已经替你办成了。
要知道对于高起潜这样的败类,杨山芦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在捷报进京之前,他就已经飞鸽传书,通知老爹杨嗣昌了,一定要想办法把他除掉!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位为敌避战,见死不救,害死了卢象升,又间接祸害了大明朝,最后却是嘛事没有,安安稳稳的活到了大明灭亡,然后投降大清了事,可谓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不过现在
嘛…
确定了高起潜的死罪后,随后崇祯还有些犯难,毕竟如此重要的关口,军中不可无监军啊…当然如果不是朝中离不开杨嗣昌,他倒是非常好的监军人选啊,所以现在,崇祯就想听听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而等到崇祯说了之后,杨嗣昌已经胸有成竹的说道:“皇上不必忧虑,微臣推荐一人,绝对可以当此大任。”
“哦,是谁?”崇祯就是连忙问道。
“那就是三朝帝师孙承宗!一来以孙阁老的才华,绝对可以充任监军的,二来如今关宁援军溃散,正惴惴不安,躲着不敢现身,所以启用孙阁老就非常的妙,因为关宁军就是孙阁老一手创建的!可以说有再造之恩!所以派出孙阁老作为监军,并放出风声,就绝对能找出关宁军,并且顺利驾驭的。
至于第三,那就是如今鞑虏肆虐,到处攻城掠寨,而孙阁老荣归故里所在的保定高阳,也恐遭鞑虏毒手,所以让孙阁老重新复出,一来可以打击东奴,二来还可以免遭东奴毒手,一举两得!”
“哦,听着是不错,可是孙阁老告老还乡多
年,今年都七十多了吧,年纪如此大,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崇祯其实已经心动了,但就是感觉年纪大了点。
而杨嗣昌听了就是笑了:“皇上放心,孙阁老其人,其貌奇伟,身体倍棒!与人言声殷墙壁!也就是说话都可以震的墙壁嗡嗡响,所以那是绝对的老当益壮啊!而且孙阁老一向忠心爱国,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想必也愿意重新出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好!”崇祯听了就是欣然应允:“既然如此,那就立刻派人前往高阳,召孙阁老重新出山吧!”
“微臣遵旨——”杨嗣昌听了之后也是非常满意,其实他之所以推荐孙承宗,这也是杨山芦的意思。
杨嗣昌在治国方面有一套,却没有预知后事的本领,而杨山芦却是非常清楚的,他不仅知道孙承宗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而且更知道随后孙承宗全家战死的悲惨命运!所以他才要借着这个机会,推举他重新出山,保存仁人志士!为国家保留人才!
于是这番密谈,把这些事情都确定下来之后
,一波波的宣旨太监就开始各自出动了,有的前往高阳,有的前往卢象升大军所在地,包括隐藏起来的关宁援军也是如此,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对于关宁援军,以斥责为主,继续戴罪立功,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