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那地方,哪怕是个小庄子,也价值千金了。这是添妆,连推却都不好推却,明华只能行礼道谢,先将这笔恩情记在心里。
徐大奶奶给了一个三进的小院子,笑道:“这院子虽然小,但是房间多,有十来间,而且地方幽静,你把它租给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一间一间租,也能收些租金。”
历年春闱秋闱时,京城的房子都是不够租的,徐大奶奶也算十分大方了。明华也将这笔馈赠记在心里,日后再图回报。
徐二奶奶就给了一箱子书,挑眉道:“我家擅治《礼记》,但治其他书籍的长辈也有,这箱书籍都是手抄本,但里面有我家长辈历代治书的注解和心得。你天赋出众,一定要好好读书,千万别浪费了。”
别看徐二奶奶说的漫不经心的,这可是千金都换不来的好东西。明华都不行礼了,直接笑道:“古人有一字之师,你教我读书,我们虽无师徒名分,却有师徒之实。我也不谢你了,日后,就把你当做老师敬着。”
“哟,二嫂这可是收了一个好弟子呢。”徐二姑娘笑盈盈地调侃了一下徐二奶奶,又叫丫头搬一小箱的书籍,道:“这里是我整理出来的琴谱和棋谱,外面极难找到,你若自己能学,便学着点,若不能学,传给你女儿,好歹别浪费了我的东西。”
得,这一个个都是比她有钱的主。
明华亲手接过书籍,交给铃铛,笑着道:“你送的东西,我怎么着都得学一些。”
林黛玉送了些医书,明华就知道这丫头是在打趣她。她便抱着医书笑个不停:“你这促狭鬼,是要我去做女大夫吗?”
林黛玉道:“你既看了医书,还能给二嫂子把出喜脉,就干脆多学一点,日后咱们这些人,可都指望着你了。”
之后又有其余亲戚添妆,太太们大多都给了成对的首饰,姑娘们也有给自己做的帕子的,也有给自己诗社的诗集的,总之明华的这次晒妆,远非迎春那次的晒妆可比。
王熙凤出嫁时,排场也不小,只是王家以富豪为主,却不似徐家这般清雅,这一回出来,她也算是大开眼界了。
探春在一边和惜春轻声叹道:“这才是真正的清贵人家,旁人以金银为好物,他们送的却大多是书籍产业。”
惜春的声音有点冷:“咱们这几个,能像二姐姐一样,干干净净出去就已经是万幸了。”
探春忙拉了她一把,低声劝道:“四妹妹何必总说这样的丧气话?”
薛宝钗和史湘云站在一边没有说话。史家落魄,史湘云的嫁妆能不能比得上迎春的都不知道;薛家虽说有百万家资,那也是夸张说法罢了,薛家是不会拿出那么多东西给薛宝钗做嫁妆的。
晒妆之后,很快就到了成亲的日子。原本徐家打算在外面定制嫁衣,但明华也没浪费晴雯的那一身本事,这半年里一直练着,于是徐夫人又发现她的绣艺十分精湛。
徐大奶奶在旁提醒道:“她原就是慧绣的唯一传人。”所以绣艺精湛是理所当然的。
徐夫人恍然大悟,叹了一声道:“如今她也算是有了个好结果,这一手慧绣的技艺,也不知她会不会传承下去。”
成亲是人生大事,婚期前三天,病恹恹的林母也从姑苏赶到了京城,准备接受儿子和新儿媳的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