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搞伪3D骗钱?

顺着沈宇刚刚的描述,朱敏凯理了理思路,总结道:“也就是说大部分镜头我都只需要按照2d动画电影本身的表现形式去设计和制作,然后再跟针对3d电影的需要特别设计的镜头剪辑到一起,最后再通过沈导你说的转制来实现3d效果,对吧?”

沈宇点了点头道:“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到时候《超能陆战队》分成2d和3d两个版本,大部分的戏份这两个版本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某些镜头在2d版本里面没有什么景深或者出屏的效果罢了。”

转制的3d电影,常常被人说成是“伪3d”,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准确,尤其是3d动画电影,根本没有任何的实拍,是不是全都算“伪3d”啊?

只要是动画电影,不管哪一部,但凡是3d的,基本上都可以说是用转制3d的技术手段做出来的,毕竟都没有真正的摄像机对不对?然而像《驯龙高手》这种动画电影的3d效果依然十分出色。

其实那些真人3d电影里面,3d摄像机实拍的镜头在做后期的时候也会通过技术手段去做一定的调整,这个过程,其实跟转制3d的工作非常相似。

而且就算是3d电影的标杆《阿凡达》,也有大量的cg画面是用电脑做的,3d效果一样非常突出,并且跟那些3d摄像机实拍的镜头做到了无缝衔接。

其实不负责任的说一句,3d效果最好的一段视频,可能是imax3d的开头十秒倒计时……这个也是直接用技术手段做出来的。

所以说到底,3d电影没有什么“伪”不“伪”的,实拍也好,转制也罢,都要靠最终的效果说话。

转制的3d电影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粗制滥造出来卖高价票骗钱的,首先要看整部影片是不是有适合用立体空间来表达,其次要看所有镜头里有没有那种可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3d效果的画面。

像《阿凡达》或者《奇幻森林》那种将3d摄像机实拍跟电脑制作的cg画面结合的,不管是实拍镜头还是电脑制作肯定都是一开始就设计好了对于3d立体效果的应用,而在3d电影被《阿凡达》带火了之后,那些将原本的2d电影转制成3d电影的,就需要仔细辨别了。

完整的将一部2d电影转制成3d的,负面例子比比皆是,粗制滥造的且不去说,纯粹是冲着骗钱去的,就连花了一千八百万美元来进行转制的《泰坦尼克号3d》都被吐槽只有字幕是3d的。

但正面例子也不是没有,《侏

亲,本章未完,还有下一页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