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消息

龚毓见徐妃很坚决,知道徐妃是决定了的,不好再强求,只道:“妹妹此去多多保重。”

徐妃见气氛有点沉重,说道:“姐姐放心好了,昭佩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多多爱惜自己,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停了一下,看着龚毓道,“妹妹还有句话,虽然不怎么中听。不过还是想说一说。”

龚毓道:“妹妹尽管说。”

徐妃叹息道:“姐姐别把其他看得太重。你要明白,为了自己,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该下手时也一定要下手。人就是这样自私。亲情,友情,爱情,恩情……都是唬人的鬼话,到头来只有自己能爱护自己,谁还不是自私自利过来的。”

龚毓不太清楚徐妃的情况,觉得她说得有些过,不是很同意,但没有明说,只下意识地点了一两下头。

徐妃站起身道:“妹妹不多留了,姐姐有什么事情就先忙吧。我和王爷离开建康后先要去一下顾山,到时候见了太子会给姐姐书信的,姐姐别多担心了。”

龚毓不知道徐妃还要去顾山,不免有些喜出望外,起身拉住徐妃的手说道:“那我先谢谢妹妹了,妹妹的好意我一定记着。”

徐妃感受着龚毓双手的暖意,没有多言,又能说得了多少,也许她们只是一样可怜的人而已。

二十九日的夜晚,顾山下起了滂沱大雨。

太子于下午抵达了顾山,心里非常难受,但还是带着笑容和刘孝绰、徐远陵、章阅儒等人打了招呼。安定好所有的一切,太子便一个人到先前的屋子里昏昏沉沉睡了一觉,一路的劳累,内心的酸楚,刹那间一齐涌上心头。

屋外的雨潺潺地下着,门口的竹叶稀疏脆响,地上残落着随风飘来的枯黄银杏叶。院落安安静静,不会有人来打扰他,也不会有那些东宫的俗事困扰着他,这一刻他才觉得自己回到了初本的灵魂。

他的额头有了些许的热度,微微发烫,最近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让他措手不及。他想起了郑如,想起她温婉的笑容,还有那颗离他最近的心。

他不知道郑如为何会拒绝他,从小到大,从未有人敢拒绝过他。想到这里,他苦苦一笑,她可知道,他对他的爱意有多深。阔别不到一月,他却对她满心思念,只是从未对人说起。他把她放在心底最深处,小心翼翼,视若珍宝。

冥冥间不知想了多久,太子终于沉沉睡着了,他梦到了自己,不过梦里的他不是太子,而是一个普通的白衣士子,遇见自己最爱的女子,执手天涯,厮守终老。

大概是到了亥时初,天已经漆黑,到处安静一片,只听得大雨还在哗哗下个不停。太子一觉醒了过来,没有了睡意,身边没有下人,他便随手拿了一件墨色的单衣。系好衣带,太子走到门口轻轻打开了门,雨声顿时清晰起来。院落里有一棵不高的芭蕉树,树叶宽大,雨珠落在上面,声音格外响亮。风呼呼地吹动着树叶,太子心里忽然一阵悸动。

他顾不得发丝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返回屋内找到了一把雨伞,又吹熄了屋内的蜡烛,轻手轻脚地走向门外,将门带上,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太子站在廊檐下,看着雨滴和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微微一笑,撑好雨伞,转身湮没在了漫无边际的大雨里。

太子想去找郑如,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放不下她,一刻都放不下,他不管这一次她是否还会拒绝他。他顾不了那么多,他只知道自己这一刻,是多么地渴望见到她。寺院的僧人多已睡下,太子从一扇小门走了出去,他的衣服与夜色无异,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他。

白天他已经若无其事般地询问了远陵关于送银两给乔姑娘的事情,远陵一一作答,在远陵的回答里,他知道郑如已经离开静水庵。他有意无意地又问了一些事情,远陵没有觉察什么,详细回答了太子。他不知道是喜还是忧,他也不知道今晚过去她是否已经睡下,是否依旧不愿见他。他无法回答自己,但他明白,他喜欢她,他愿意尝试一切,只为换她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在王家,多数人都已睡下。夜寒雨大,郑如没有睡着,今天晚上是她的生日,新年前的第二晚。二十二年前,那个下着小雪的夜晚,她来到了这个人世,从此开始她在这个人间的路程。平平淡淡走过二十二年,没有大喜没有大忧,更多的是安稳和平静。直到她遇到德施。

遇见德施之前,家里亦有给她提过婚事,她一一拒绝,她不喜欢的决不允许别人强求,好在父母都算通达,没有强迫。更何况她的身体一直没有大好,成亲对于她而言不会有任何什么好处。今年她进了庵庙,她以为自己的一生都会在庵院里度过,青灯佛卷,长伴一生。可是这原以为的一切却随着遇见德施而一一消解,是的,她思念他,念到深处尽无言。

郑如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她无法入眠,从德施走后,她一直很晚才入睡。晚上,所有的人都和她道了祝福,可是她心里还是很大的失落,她知道,她在等一个无法到达的承诺。冷雨敲打屋上的瓦片,一点一滴,声声落在她的心头,反反复复,宛若没有休止的苹符。

她知道他有妻室,她知道他是门阀贵族子弟,而她,乡野女子,又能奢望多少,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她知道,她明白,就像那一晚,他站在桥边等她,而她在不远处望着他,那么近的距离,却始终无法仰望。

雨哗哗地下着,冷风呼啸。郑如心头一阵阵凉意,在黑暗里闭着眼睛静静聆听这催人泪落的声音,久久无法自拔。

“咚”、“咚”……几声并不连贯的敲打声传来,郑如心头一紧,侧着耳朵细细倾听。风雨声大,她不太确定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听着像雨打板门的声音,又像……敲门声。郑如想到这,不禁翻了一个身,认真捕捉起这声音来。

“咚,咚……”声音轻柔而缓和。这次郑如听真切了,是敲门声。她屏住呼吸,披上衣服,走到窗口准备往外看看。她心里并不害怕,此时虽已是亥时初,但平日里这个时候亦会有人来串门的,在庵里,这更是常事,但因为今晚风雨交加,她心下有了些疑惑。

郑如走到窗口,轻轻拉开窗扣,一股寒风夹杂着雨滴顿时袭来。她下意识地开小了窗口,微微探了头出去,黑色的夜晚什么都那么不清晰,她借着远处若有若无的灯火,只看得到有一个人影在门口,正好那个人的雨伞遮住了他,郑如更不知道他是谁。

雨滴密密地打来,冷风吹进屋里,郑如带着疑惑关上了窗户。她稍稍拢了拢头发,用一根蓝色的丝带轻轻绾上,整理好自己的衣裳,又点了一只短小的蜡烛,才拿起屋内的一把雨伞,准备向外走去。

郑如伸手掀开布帘,外面的敲门声此时已经停下,郑如将蜡烛移到外屋,她的房间连着外堂,敲门声很细小,郑如估计里院大家都没有听到。外堂离院门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穿过院子才能开门,郑如蹑手蹑脚拉开堂屋一扇门时,一股冷风立即吹进,郑如的头发随风飘起,她不禁眯了眼睛,回头见蜡烛摇摇欲坠,她赶忙跑回去扶稳蜡烛,又将其移至里面的无风处,郑如做好这一切才走出堂屋。

屋檐边快速地流淌着雨水,蜡烛微弱的火光从贴满棉纸的窗口幽幽透出来。郑如也顾不得雨大,掩上屋门匆匆向院外走去。走到门边时郑如一手拿着伞,一手吃力地拿开门闩,几番用力后终于把门打开了,郑如尽力发出很小的声音,她怕弄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