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继昌和祝荣楚就此事商讨了许久,最终决定用办义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来挽救本土文化。
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苗文词典》终于脱稿,龚继昌非常高兴,下令批量印刷,祝荣楚欣喜道:“词典既成,可庠序极少,何以推广苗文?”
龚继昌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各峒寨自行建私塾,建一座书院,由我出资就可以了。”
祝荣楚道:“人手不够,师资方面咋办啊?”
龚继昌道:“汝当为教授,龚天元、余前、祝水强等为助教,待书院落成后,就可以开讲。各峒寨选聪颖德优者二人,在书院集中面授一年,学成回私塾去面授童蒙。”
祝荣楚道:“我资历浅,恐不能胜任——”
龚继昌拍拍祝荣楚的肩膀道:“汝就不要推辞了,年富力强,教授非你莫属,就这么定了。”
在龚继昌的努力下,苗文逐渐流传开来,一时间儒林县各峒寨双语教学流行起来,苗文扫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苗家的山歌也跟着兴盛起来。
苗民喜爱唱山歌,山歌就像一条甘甜的溪水,滋润着他们的生命,陪伴着他们的白天黑夜,逐渐成了苗民农忙、生活、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传统习俗。
这半年间,龚继昌时常骑着马去大阳峒、小阳峒、拦牛峒一带的河流中钓鱼,每次都满载而归。久来久去,当地的苗民都认识这个威震江南的大英雄,都亲切称他为“龚大人”,由是龚继昌在儒林县百姓中的口碑极佳。
一日,龚继昌在新修的豪宅前转悠。一个送财神好、戴着墨镜的老头来到了龚家大宅门前,左看右看,一见石马、石狮子,还有宅门上那两条雕刻的飞龙,不由惊呼:“这是谁家的豪宅啊?六进六出,会出大事的!”
龚继昌惊愕不已,将老头请进了寨子里,慌忙给他倒茶,奉为坐上宾:“先生,何处此言?”
老头摘下眼镜,笑道:“大人,你不认识我了吗?”
“不认识。”龚继昌摇摇头。
“这个你总认识吧?”老头从怀里掏出来一张“路易十六”的商标。龚继昌拿着商标看了半天,都是法蓝西字母,他肯定不认识了。
“这个是鲁艺十六啊……”老头哈哈大笑起来。
“你是盛题老侄啊?!”龚继昌问道。
“正是我呀,叔。”龚盛题禁不住热泪盈眶,“总算找到你了。”
“盛题老侄,你回来了,为什么不回老街镇去啊?”龚继昌疑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