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章 不谈利益谈艺术

但凡是与政府部门有关的事情,几乎十之都是年龄与资历成正比的。

年纪越大,说明他在这个部门里的资历越长,而资历越长,通常情况下都代表着他在这个部门里的威望和影响力比较大。

张宪民不过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旁边的那两位,年纪最轻的一个,至少也是朝六十岁奔跑的节奏……

非常明显,今天多半是张宪民在见面前不知道干了什么事情,惊动了与剧本审核相关的两位前辈……

正常情况下,审查委员会只会向送审单位通报审查结果,压根就没有听取送审单位当面说明这个程序,不过据李墨估计,可能是这次《书剑》系列的剧本题材如他担心的那样,在目前环境下偏于敏感,但是送审单位又太有分量,再加上正好送审单位约了张宪民见面,所以审查委员会干脆顺水推舟,利用这次私人见面,算是提前进行一次预审……

如果对面那两位能够听到李墨的心声的话,估计一定会惊呼出口。

实际上事情也的确和李墨所推断的差不多。

作为天朝影视剧审查的直接部门,随着近年来影视市场化脚步的迅猛发展,其实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来自于各地方省级制片厂所呈报的商业片剧本了。

而位于西疆省的天山电影制片厂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送审的商业片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在这次的《书剑恩仇录》之前,天影厂上次送审商业片剧本,差不多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张宪民甚至还在学院里混着当讲师呢……

这次天影厂送审的《书剑》系列,虽然已经将时代背景做了修改,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了一个混乱的,诸国并立,全无正统可言的时代,并且将红花会改换了名字,但审核委员会的这些人,可都是见多识广,吃过看过的主,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没怎么费功夫便看出来了,这个剧本就是根据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改编的。

这可还得了?

虽然金庸本人在作品中对少数民族基本上不持主观立场,只是在小说中根据当时清初的社会现状专门提出了满汉矛盾,甚至还在《书剑恩仇录》中写入了陈家洛最后皈依绿教的情节,但放到如今的情况下,却难免有人会胡乱联想。

胡乱联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万一上级部门认为是审查委员会的不作为纵容了这种倾向,那他们可就太冤了。

于是乎,即便李墨曲线救国的让天影厂来送审剧本,但针对这个情况,委员会内部还是自然的分成了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