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仅仅是只占据半条官道这个小细节,就可看得出来,此人乃是有心之人。
一盏茶之后,队伍终于进城,顿时,繁华扑面而来。
不知道有多少店面商铺,似乎无穷无尽。大大小小的商队几乎塞满街道,各地方言乃至其他国家的语言混成一片。每一时,都有不知道涉及多少银子的交易完成。
董策现在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这里的繁华程度,绝对要比阳和城高一个层次。
而且董策观察到,这里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异域风情非常浓郁。大街两侧的店面中,带有异族风味的不在少数,而大街之上,那些百姓中,身穿大明衣冠的只怕也就是七成不到,剩下的,竟然都是胡人。
董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对某些历史知识的了解,确实是有所欠缺。
陆上丝绸之路,在明朝根本就没有断绝,反而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发达。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时空,和自己原来的那个时空不大一样了。
民间称呼这座城池为肃州城的有不少,但其官方名字,乃是肃州卫,既然是卫,那自然就是军事机构。肃州卫城中设有肃州卫指挥使司,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民事管理机构。而肃州卫的商业实在是繁荣,经济实在是发达,又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白贻清实在是放心不下,只好亲自来管。所以他这个甘肃巡抚,一年之中倒至少有三个月是在肃州卫呆着的。
肃州卫能有今日之规模,多亏了他的苦心经营。
队伍在大街上走了约摸一刻钟,便拐入了一条人略少一些的街道,顺着往前又走了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一座大宅之前。
这里,就是白贻清在肃州卫的驻地。
而王武略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正是此地肃州卫指挥使的顶头上司,他过来这里,驻地自然在卫指挥使衙门。而刘大器,则是住在城西的军营中。事实上,在等待刘若宰来的这段时间里,刘大器大部分时间并不在肃州卫,而是待在嘉峪关。
在大门前下了马,又是寒暄一番,众人便是进去。宅子占地面积很大,亭台楼阁都不是多么的精巧,但却透着一股子雄浑大气,显得气派十足。
正堂大门洞开,灯火通明,照的亮如白昼,桌椅已经摆好,甚至连吃饭时候伴奏的乐师,都已经准备就位了。董策在门外头扫了一眼,心中便是不由得感叹,这点儿油水可真是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