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二 大雨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354 字 9个月前

宋代的钱铸造的可谓是真不少了,但市面上却是经常缺钱,以至于曾经两次闹起严重的钱荒。钱缺到什么程度?老百姓拿着银绢丝绵到市场上卖,连个问的人都没有,官府里散出二三十万的钱,到了百姓手里,马上不见了踪影。钱荒的原因,一个乃是民间毁钱铸铜然后再卖给朝廷牟利,二个则是,铜钱大量外流。

中原王朝不但历来乃是周围这些番邦国家的宗主国,在政治上全面压制,军事上全面威慑,更是在经济上全面渗透。素来中原王朝经济便是辐射整个东亚,东南亚,对周边国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宋朝,经济发达至此,铜钱四处流散,以至于成为了周围这些国家的法定货币。他们自己国家也铸造铜钱,但是不够精美,百姓反而不乐意用,便是同等重量,价格也不如宋钱贵重。

这就跟清末的时候鹰洋在中国大行其道一样,当时百姓,尤其是沿海开埠地区的百姓,都爱用鹰洋。既然这么多人用,那需求量就大,虽说宋朝严格禁止“铜钱阑出塞外及南蕃诸国”,但铜钱私下外流愈演愈烈,大量铜钱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流落到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而且流到海外,难于阻扼。输出的途径,似乎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其去向仍旧是那些使用中国钱的地区和国家,最大的去处是北方的金人,辽代。《宋史·食货志》中载:“供备库使郑价使契丹还,言其给舆箱者钱,皆中国所铸”。其次则是高丽、日本、东南亚诸国。以日本为例,日本自唐宋以降,一直到明朝中叶,不断地输入中国铜钱,其数量之大令人吃惊,其中宋钱的数量最大,北宋钱又占绝对多数。

第三个原因,则就是百姓酷爱藏钱,而这些铜钱,很大一部分也在主人死后一同带入了坟墓之中。国朝旧例,素来有陪葬钱的习惯。

青云子就曾经挖到过一座宋代大墓,里面墓穴旁边的一间耳房里,堆了满满的一房子铜钱!从地面一直到屋顶,满满当当的。由于时间太长,铜钱已经是结成了一大坨一大坨的,成了钱山的样子,看样子,怕是三五千斤是有的。

耳房是汉墓的格局,一般来说,宋朝墓是没有耳房的,说不得竟然是为了储存这些铜钱儿而专门建造的。

这些铜钱又粗又笨又重,也算不上古董,只能直接花出去,作为一种流通货币而存在。当时青云子这边就是七八个人,人人金银都拿不了,谁会在意那些铜钱?直接就扔那儿了事儿。

他们是不把这些铜钱儿放在眼里,但在寻常人看来,这可是很大一笔钱财。一大把钱,总够几日的吃嚼。若是一袋子一坛子,那么个把月几个月的也是够了,若是那一次有这曾文信手下这些人跟着,说不得那些铜钱就能给搬空喽。

而后大伙儿互相之间又都是问候了几句,便是纷纷上了马骡,往东边行去。

走了没多一会儿,天上却是霹雳一声巨响,接着一阵阵轰隆隆的隐隐雷声便是从极远处传来,连绵不断,似乎那黑色的云层都在翻滚。

打雷了!竟然打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