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 秘道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741 字 9个月前

时近黄昏,就已经来到了那绵延的群山脚下。

山不高,也就是几百米,怕是千米以上的都少见,也没见有多么险峻的,一眼望去,一片苍凉的黄。

在夕阳下的映照下,更显得穷山枯岭,格外的枯寂。

进入了山脉的范围,董策便让众人停了下来,而后陆添丁和白音乌兰巴日爷仨儿策马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放马跑开,远远的跑出去足有三四里地,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三人方才回来。

陆添丁道:“老爷,请这边走,寻到路了。”

董策点点头,一招手,带着众人随在陆添丁身后,向西北方向而去。

面前是一座约有二百来丈高的山丘,不高,但是很险峻,面朝南的方向是一片陡坡,董策估计了一下,怕是足有七十来度了,一般人是很难攀爬上去的。

众人顺着山丘的底部往前走,山上怪石嶙峋,地上也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说不得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这里当时人迹罕至,一眼望去,四野寂寂。到处都是半人高一人高的荒草,也看不清楚脚下的路,有的地方一旦进去,人马就都瞧不见了。

这不可避免的就影响了前进的速度,纵然陆添丁对这里一副很熟悉的样子,董策也是让家丁们纷纷下马,牵马而行。

唯有风声,仿若天地间就他们这一群人在郁郁而行。

走了足有半个时辰,终于艰难的绕过了这片的难走的乱石区域,绕过这座山之后,又往前走了一阵儿,穿过一个小小的山间谷地,面前竟然出现了一条孔道。

一条从山壁中开出来,但非人力而为的孔道。

一般来说,想要出关,只能走大明朝修建的那些边关要塞,各个军堡,但是这里,却是分明有一条秘密的小路,可以通行。

不过一丈宽,入口乱石掩映,长草萋萋,若不是陆添丁把荒草给拨开的话,便是在此路过,也是不会想到这里就有一条山间小道入口的。这条孔道,能从山南通到山北,从大明的地盘通到蒙古人的地盘儿。

但是这条孔道,却是不在任何大明的边关地图,舆图典籍之中记载,甚至就连董策手中那一副堪称精细的大同镇北边关图都不例外。

这并不意外。

在大明和蒙古之间,是一片高高低低的群山,由无数山脉及其余脉组成,东西绵延不知以几千里计,南北宽度绝大部分地区却是只有几十里而已。上面当然也有不少的缺口,但是无一例外的,这些缺口上都建立坚固的堡寨镇守看护。不但是这些缺口,就连山脉上一些交通要道,河流穿山而形成的河谷,河流干涸而形成的孔道,在这些地方,大明也都修建了一些工程。或是军堡,或是火路墩,或是烽火台。

更何况,还有历代修建加起来长度超过十万里的长城分布在这群山峻岭之间,在此绵延而过,几乎堵住了每一条路,监视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但是,凡事总是有例外的。

出于种种原因,或许是有人遗忘了,或许是根本就没有发现,这条小路并未有明军的人出没。

像是这样的小路,其实不少,一百里的范围内,两三条是有的,但是相对于这广大的区域来说,也可说是非常罕见了,能寻到,就是一桩大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