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闻不仅符合人们惩恶扬善的心理预期,因为头条标题,还带着浓厚的喜剧色彩,在伦敦就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尤其这个人全麦里屯都认识,之前是个社交明星,人人称赞,现在成了牢狱之徒,千夫所指。这样的反差下来,结合时事“莉迪亚私奔”,是个非常成功的续集。
话题度十足,堪称乡村年度大瓜。
每一个人都成了预言家,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早就看破了他的伪装,大家一致认为威克姆走路的姿势都充满了疑点,纷纷回忆起来他在自己家里还偷走过什么东西。
菲利普斯姨妈早就等在门口了,看到自己的姐姐连忙迎过来,大声向她表示同情,班纳特太太也非常配合,抹着泪:“你不知道,我的宝贝莉迪亚吃了多少苦,她回来后都瘦了。”
不一会就有一群太太围上来装作安慰来探听更多的细节。
伊丽莎白实在看不下去这种画面,对母亲不仅毫不收敛、还以此为谈资大为脸红。
等她回过头,绝望发现连莉迪亚也变回了原形,被围在人群中心尽情渲染威克姆的“恶行”,而自己又是多么无助被他绑走,她的弟弟又是怎样用决斗才把她带回来的。
弗斯脱上校从旁作证:“我亲眼看见了那封信。这让我终于放下心。知道她被绑走后,我就一路追赶,想不到威克姆在半路狡猾换了一辆出租马车。”
身边的人都不住夸赞他好心肠,已经足够英勇,不必为此自责。
有人不甘注意力被吸引走,紧接着爆料:“我朋友在伦敦开店,他亲眼见到小班纳特先生将莉迪亚小姐带出来,因为她哭得太伤心,所以一下就注意到了。”
莉迪亚听着,更加得意起来。
伊丽莎忍不住拉了克莉丝到角落里,低声难以置信道:“怎么竟会有这样的人?莉迪亚还没成年,是他的妻子邀请去的,威克姆也是他的部下,他竟然还拿自己的失职博眼球。”
“还有莉迪亚和妈妈——天呐,她们为什么要上赶着送上去,任人看热闹,在心底里笑话,还说出那些听到就能拆穿的假话?”
克莉丝下意识纠正:“其实她真瘦了,被我和威克姆饿了好几天呢。哭也是真哭,虽然是演给我看的。”
话说完,就见伊丽莎白瞪着她。克莉丝立刻闭了嘴,做出乖巧的样子低头看她。
要多无辜有多无辜。
因为她这个反应,伊丽莎白一股脑的怒火也全消了,有些哭笑不得。
克莉丝只说了一句:“你放心,我都有数。”
威克姆的罪名里,“绑架妇女”是她刻意运作的。威克姆能想到换决斗书,她当然也能伪造,那条街上造假的能人不少,威克姆的手印和原件在她手里,做出来后,很轻松就证明他是绑架了莉迪亚。
诱骗和绑架,结果一样,但是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在其他人看来,一位小姐会被诱骗私奔,那就是她放|荡轻率,属于家风问题,如果改成绑架,那就把所有黑锅都扣给了威克姆。
这个案子爆出来后,其他被威克姆诱骗过的家庭也会看到,虽然绝不会站出来,但是也肯定很乐于把他按死在“绑架惯犯”上。
“逃避赌债”完全是为了增加社会舆论影响,因为在男女问题上,不论哪个世界都容易被带偏话题,拖欠赌债就不一样了。这个时代赌钱成风,赌债被看做是一项最高债务,优先级在所有债务之前,一位绅士要维护自己的体统,必须先还这一部分。
而逃避赌债对一位绅士来说,就像未婚少女私奔一样严重。
她去找莉迪亚的时候,已经将威克姆在白利屯的赌债都买到了自己手里,有冤大头乐意代为还钱,那些债主都很乐意把借条给她。
后来莉迪亚的表现让她改变了主意,克莉丝只好请律师总合成具有法律效益的一张,转手送给纳什介绍的地头,告知如果他们有本事追回,就五五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