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书写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看得出字体都是处于同一人之手。这个人也并不难猜,乃是赫赫有名的王安石王半山。
可是在这些厢房中,有些相仿悬挂的却不是孔老夫子的画像,而是老子庄子,甚至有的干脆就是一幅佛像挂在其中。而在画像两边的对联也不再是王半山所书,那种字体端庄公正,看着颇为大气。
“这些都是出自河东先生之手。”看到穆青盯着那些对联,孟琪便轻声道。
穆青听了,却是不自觉地点点头。
他口中的河东先生,便是很有名的柳宗元。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代,柳柳州都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少年得志,文采斐然,只不过或许是出现的细微偏差,这里的柳宗元并没有推行变革,而是一直立志于进行思想文学研究。虽然也被左迁至柳州,但是理由却不是革新失败,而是言语间冒犯了帝王,故而被贬斥。
但是无论他的仕途如何,在文学上的造诣却没有人可以抹杀。
柳宗元除了研究儒家学说,对于各派学术都有涉及,在哲学和佛学上都有着超出寻常人的看法,说他是早年间的唯物主义者也不过分。
看起来国子监并不简简单单全然是儒家学说,颇有百家争鸣的架势,而那些非儒家的厢房课堂上悬挂柳宗元的对联也无可厚非。
“看上去,咱们这里对于各家学派都有涉及,”穆青笑着看着孟琪,“不知道孟大人所专长的是何种学说?”
孟琪闻言看了看他,似乎没有犹豫就直接道:“儒学。”
穆青想了想,也对,如果不是教导儒学恐怕也做不到博士的位子,想来是自己多此一举了。
绕过了那些学子们用于学习的厢房,后面就是国子监中各位官员办公的地方。
或许是安排在国子监中的缘故,这里看上去倒不像是寻常衙门,而是更像是一个大院子。没有侍卫把守,门口两颗桑树,跨过了不大的朱红色门进去之后就看到一个宽敞的院子,正中间种着几颗桃树,当做了隔断,四边的房间都是干净通透,一眼看上去都是书卷,哪怕是在外面走都似乎能闻到墨香一般。
由于二人来得早,这里还没有旁的人,一直沉默无言的孟琪开口道:“穆大人应该是与祭酒大人在一处,正中间的那间。”
穆青听了这话颇有些好奇:“莫非国子监中的各位大人并不是单独一处的?”
孟琪听了这话倒也不意外,摇摇头:“并非如此,因为经常要对于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故而大多是几位大人在一处。”说着,孟琪声音顿了顿,眼睛若有若无的看了一眼穆青的脸,“若是日后大人看到几位大人在一处争吵,或者一言不合打起来,还请不要意外,不搀合进去就是了。”
这话被这人平静无波的说出来,可是听在穆青耳朵里却让他有些惊愕,也有些哭笑不得。
一帮文人,一个个拎出来都是俊才,居然会因为意见不合争吵不休,还会大打出手?
国子监不就是一所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重点大学吗?
怎么这么一听和他想的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