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想派十万军,借道去关中,与吕布会合以后,再做打算。
贾诩作为新降的谋士,不好多言,只道曹操不能亡,应该把军事重心放在袁绍身上。换句话说,贾诩想帮助曹操,击退袁绍。
因此,众谋士争论不休。
陈宫道:“主公还在西凉,一旦战斗打响,曹操会不惜一切代价,围剿主公。我军虽强,却不能及时救援。故而在与主公会合之前,绝不能攻曹。”
“我同意公台的策略。”贾诩道了句。
“主公身旁有元霸和项羽,整整六万精锐,坚守一两个月没有问题。我军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打进豫州,一路进入关中,与主公会合。若战事顺利的话,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灭曹。至少能占领豫州和司隶。”李善长道。
张良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李善长的话。
“萧大人,您怎么看?”陈宫问。
“现在是二比二,您的一票,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怎么是二比二呢?”贾诩不解。
陈宫道:“你刚才不是同意我的策略吗?我们和善长、张良,刚好票数相等。”
贾诩笑道:“公台,你可能误会了。我刚才说同意你的策略,并不是指借道去关中,而是暂不攻曹。如果要问我的想法,我还是那句话,曹操不能亡,应该把军事重心,放在袁绍身上。”
“咦?你怎么。”
陈宫想斥责贾诩。
贾诩打断他的话,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是想说,我还牵挂旧主?”
“这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说。”
贾诩道:“我的家人都在寿春,已没有任何的选择,公台何必多心?我主张助曹攻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有充足的理由。你不想听听吗?”
“好啊,我倒想听听,你有多充足的理由。”陈宫不悦的道。
欢迎你!
?“诺。”
听见曹操这话,李典有了一些底气。
正值西凉大乱,烽火四起,远在河北魏郡(邺城)的袁绍,在犹豫两个多月后,终于下定决心,再度南征。任命文丑为先锋上将,率五万大军渡过黄河,占领陈留。
袁绍亲率三十五万军,随后跟进。
许攸、郭图、沮授、颜良、张颌、高览等一大批文臣武将随征,兵锋所向,直指兖州!
七月初旬。
天气越发的炎热。
文丑的五万军,在渡过黄河后,很轻易的占领了陈留,在官渡前线修建了一座极其坚固、庞大的营寨,作为进取兖州的堡垒,也可策应陈留。
许都。
丞相府。
荀彧召集众将,下达作战任务。
“文丑的五万军,已经占领陈留,并在官渡修建营寨。袁绍的三十五万军,会在半个月内,进入兖州。即使我现在调兵前往,也来不及赶在袁绍进入兖州以前,消灭文丑。故而与袁绍的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荀彧吩咐士兵,把地图挂在前方。
趁着士兵们挂地图,荀彧继续道:“现在许都城中,驻有十二万军。其中四万虎贲营,由徐晃将军率领,战斗力最强。其次是两万青州军、一万铁锁战车、三万精锐步卒和两万刚招募的新兵。为防止扬州军突袭许都,我们必须留下两万人,保卫许都的安全。”
“换言之,我们能动用的兵力,仅有十万。诸位若有良策,不妨献上?”
本来荀彧是不想向众文武问计的,因为在他看来,在座的都是垃圾,所献之计,不可能有他的好。既然手握兵权,于危急之时,可以独裁。但他旋即想到,敌军压境,需要众文武和睦,若是搞独裁,引起同僚不满,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耐住性子,给官员们发言的机会。
别驾陈群道:“敌军势大,不可力敌。应以守城为上策。”
“能否从豫州调兵来?”主簿杨修问道。
在所有的谋士中,荀彧最看重陈群和杨修。尤其是陈群,跟他一样是颍川人,出身名门,有家族利益,属于一条线上的人。